|
经过洛杉矶奥运会的扬眉吐气,中国代表团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有了更高的期待。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句老话不幸应验。汉城几乎成了中国军团的“滑铁卢”。最终,中国队获得5金11银12铜的成绩,排名金牌榜第11位,金牌数量足足比上一届少了三分之二。这一届奥运,如果说中国队有什么最大收获的话,那就是两个字——清醒。
1
从“有把握”到“无收获”
1988年9月18日,汉城奥运会开幕第二天。这天共有5枚金牌产生,中国运动员可能在3个项目中拿金牌,而且据说是“十拿九稳”。比如,何灼强的52公斤级举重是“三个指头捏田螺”;许海峰、王义夫的手枪是“双保险”;许艳梅、陈晓丹的女子跳台是“囊中取物”……另外,张秋萍、李丹的女子气步枪也是“有望一争”。这一天本来有望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红色的一天”。但是,运气似乎远离中国队而去,张秋萍从预赛第一名落到了第四名;许海峰创下了“历史最低”,并列第二十七名;何灼强更是失常,仅获得了一枚铜牌……
在之后的比赛中,中国代表团接连在举重、射击、女排、体操、击剑等项目上失利,其中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独得3金的李宁,以全线失利完成了自己的奥运之旅。志在冲击“六连冠”的中国女排,先是在小组赛中被秘鲁队3比2翻盘,以小组第二进入四强。后又在半决赛对阵苏联队的比赛中,以0比15的耻辱性比分开局,以同样耻辱的1比15结束,遭遇了历史上最惨痛的失利。
2
从“无机会”到“有可能”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汉城奥运会上,一个个被寄予厚望的项目相继铩羽,中国军团的首枚金牌“千呼万唤不出来”。在跳水比赛中,最有实力冲击金牌的陈晓丹因为紧张,嘴唇发青双腿打颤整个人从10米高台跌进池中,眼看这枚金牌又将从指缝中溜走。这个时候,一个17岁的女孩站了出来。她,就是许艳梅。顶着巨大压力,许艳梅为中国代表团在这届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也激起了所有中国人的斗志。此后,高敏在女子3米跳板上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夺冠,从此开创了“高敏时代”。在汉城,她以580.23分的绝对优势获得了跳板跳水金牌,实现了“三冠王”,并成为我国第一位奥运会跳板跳水金牌获得者。
为中国军团撑起半边江山的还有乒乓球。在这届奥运会上,乒乓球第一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也标志着中国乒乓球队奥运辉煌的开始。陈龙灿在男单比赛中止步八强,但是他在男双比赛中和韦晴光配合拿下中国乒乓球首枚金牌。中国队老将李惠芬和新秀陈静于国庆节当天会师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最后陈静获得了奥运会历史上首枚乒乓球女单金牌。也正是在汉城奥运会上,跳马王子楼云不仅摘得了这个项目的金牌,还得到了惊世骇俗的10分!
3
从“大失望”到“有希望”
从1984年的15枚金牌到1988年的5枚金牌,这既是偶然又是必然,说偶然是指不少中国体育健儿在1988汉城奥运会上临场发挥欠佳,未能夺金十分可惜;说必然则要仔细分析一下中国的金牌榜——1984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队15枚金牌中有5枚体操金牌、4枚举重金牌、1枚女排金牌,而这些项目原本就是东欧国家及古巴的强项。一旦这些国家回归奥运,中国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再加上洛杉矶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界多少有点盲目乐观,许多项目过于相信老运动员的经验,没有及时地进行新陈代谢,“保金牌”的思想过于浓厚,最终兵败汉城自然就不奇怪了。
这届奥运会中国队虽然兵败汉城,但在一些项目中,几颗新星的冉冉升起让国人看到了希望,也为中国代表团在其后的几届奥运会中迅速崛起,打下了基础。在参加汉城奥运会的中国队中,16岁的庄泳夺得了女子100米自由泳亚军,从此与中国游泳在奥运会上无奖牌的历史告别,也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游泳队的崛起埋下了伏笔。中国队的赛艇也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张香花等4人获女子4人单桨有舵手赛银牌,李荣华等8人获8人单桨有舵手赛铜牌。李梅素在铅球赛中获得铜牌,是这届奥运会亚洲唯一的一枚田径项目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