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解说经验 原来我也是在后方
新京报:还记得你第一次报道奥运会的情景吗?
刘建宏: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转播。这是央视首次在体育频道转播奥运会,之前都是在综合频道,因此这次大考给我的感觉就是忙碌。迄今为止我参加了亚特兰大、悉尼和雅典三届奥运会的报道,或者做一些辅助性工作,或者在演播室里做主持,没有前往赛场做现场报道。
新京报:这次参与报道与你之前做过的奥运报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刘建宏: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奥运报道,之前两次我也都是在后方。但也挺好的,虽然不可能在现场看比赛,但也有自己参与的方式。无论是解说员、主播,完成的都是为体育迷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是说解说员解说得好就如何,这是一项很综合的服务。就像你在一个馆子吃饭,之前有人迎宾,坐下之后有人点菜,体贴地和你商量今天晚上的菜肴,点了之后厨师做得很美味的菜肴,同时还放着好听的背景音乐,你会觉得今天的这顿饭吃得很舒服,看奥运转播就像是点了一道大餐一样,涉及到的工种很多,大家分工不同,可能播音员的工作更显性。这次在家门口解说奥运会,我们所遇到的便利会更多,困难应该都能克服。
新京报:除了一些体育迷以外,是不是做节目也要照顾一些非体育迷的喜好?
刘建宏:我们对非体育迷肯定会有所照顾,像世界杯、欧洲杯这些球类比赛的时候,平时不怎么看球的人也会变成临时观众。众口难调,要让每个人都满意,我说了你也不信,现在只能力争把节目做得更好,服务范畴更大,包容性更强。现在我们拥有的是体育电视迷和体育新闻消费者,而不是体育迷。我们的奥运金牌数已经够多了,没必要再去刻意强调夺金,应该多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所享受运动的场所,他们所能参与的群众体育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