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揭秘⑤
主题歌曲
不要激昂要浪漫
记者:谈谈主题歌的创作过程?
陈:主题歌的选择充满了戏剧性。相关部门连续四年举办了奥运征歌活动,每年选出之后都会让我们听,总共选出二三十首,希望能从中找到火炬点燃音乐、放飞和平鸽音乐以及主题歌。不过,以往很多主题歌都是比较激昂宽广的风格,张艺谋导演提出,我们的主题歌要很好地表达“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尤其是在仪式结束后,主题歌曲会给人一种浪漫、温馨、和谐、博爱的感觉。
这个观念直接影响了主题歌的选择,在已经选送上来的歌曲中总觉得欠缺这种风格。而最后唱的这首主题歌,是作曲家陈其刚去年下半年创作的,只是一直没有拿出来,我们一听后就觉得找到感觉了。后来经过专家评委投票时,几乎全票通过,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首温馨、优美、动人的歌曲,仿佛是两个人在面对面地诉说友情,不是两个人在扯着嗓子唱。
由于主题歌基调的确立,也就决定了开幕式文艺表演最后三四分钟有了一个温馨、回味悠长的尾声。
记者:刘欢和莎拉·布莱曼主唱的主题歌可谓是珠联璧合,那么“欢莎”组合是怎么产生的?
陈:原先我们想选择一些非常年轻、大家不熟悉但唱功不错的歌手,这个想法其实很有创意,因为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就是年轻人的运动,我们需要新生力量。后来经过综合考虑,还是觉得在这种场合需要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歌唱家来演唱更合适。至于莎拉·布莱曼,我们大概是在开幕式前半个月通知到她本人,很快她就进行了录音试唱。两位歌唱家既有宽广高亢的一面,又能表达委婉细腻的情感,能够很好地表达主题歌的内容
团队力量
三人合作始终默契
张艺谋、张继钢和陈维亚先生是此次奥运会开幕式的三位导演。陈维亚与张艺谋导演的合作从1997年《图兰朵》演出开始,已经10多年。而陈维亚和张继钢都是舞蹈学院的同学,都是做编导的。随着奥运会开幕式完美演出,作为副导演的陈维亚也略松了口气。“这两三个月的时间,我们一天都不敢怠慢,也没有上午下午晚上的概念,随时就走随时就干,熬通宵是常有的事情。”
关于合作
我们配合始终默契
谈到与张艺谋、张继钢的合作,陈维亚用“配合默契”来作答。“我们三个人始终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取长补短。我觉得两三年下来,我们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的合作上都做到了配合默契。当然,因为艺术上的观点、方法不同,我们也发生过争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始终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工作,连我们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认为我们的三人组合很优秀。”
关于分工
张艺谋主攻开幕式
事实上,三位导演的分工协作很明确,陈维亚表示:“张艺谋作为开闭幕式的总导演,一定要全盘总抓,但是他前期的主要精力放在开幕式上,因为这是重中之重。张继钢作为开闭幕式的副总导演,他负责仪式前表演以及文艺表演的前半部分——历史文化部分。我负责开幕式表演的下篇现代部分以及运动员入场直至圣火点燃。尽管分工不同,但是创意都是我们共同完成的。此外,张继钢还担任残奥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我还担任奥运会闭幕式的执行总导演。”
尽管分工明确,但难免也有“磕碰”。“艺谋作为总导演,在整个创意过程中他可以说是非常‘无情’,有时候一个创意我们觉得已经很棒了,可是经过他回去思考斟酌后,就给推翻了。不过,正因为他本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才不断鞭策着我们不断寻找新的创意。”
如何把关
严防再回到套路上
那么,三人合作中有没有最担心的事呢,陈维亚表示是“走入套路”。“在开闭幕式的创意当中,我们三个人特别是艺谋都有一个默契,用艺谋的话说就是‘警惕’——警惕我们再回到老路上去。尤其是我们做大型活动或者晚会多了,很容易回到套路上去。在这一点上,我们是有共识的,尤其是艺谋在这一点上更加坚定和清醒,他随时提醒、随时把握。”
奥运心情
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奥运会开幕式圆满结束,接受记者采访的陈维亚看上去有些疲倦,但神情轻松了不少。从2006年3月开始,陈维亚及其团队几乎每天都在高强度、超负荷地智力输出和工作。当记者告诉他观众们认为表演创意新颖、气势恢宏、节日气氛浓烈时,“观众的反应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今天,我想代表我的同行们说上一句,我们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了,我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这一口气憋得实在太长了。”
陈维亚告诉记者:“演出当中,看着场上灯光绚丽,场内将近十万名观众跟着演员的情绪一起波动,时而兴奋、时而鼓掌、时而欢笑,感觉非常美妙,此刻几乎所有的创作人员都落泪了。”
事实上,创作团队流泪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排练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为一些激动人心的场景流泪。比如点火试验成功,比如彩排中有些演员劳累受伤还在坚持,我们都会被感动得流下眼泪。当然,这次是最激动的一次,我想此刻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华人都会为此而激动落泪。”
而从导演组到技术、制作加上上万人的表演团队,为了这50分钟的文艺表演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及承受的压力,在陈维亚现在看来都已经不重要,“最后总算是成功了,只要成功什么都无所谓了。”信报记者 张学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