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导演侯咏-用胶片回眸“中国奥运第一人”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2日19:38   新民晚报

  人物档案

  侯咏,著名摄影师,四度获“金鸡奖”最佳摄影奖。代表作《晚钟》、《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2003年,执导《茉莉花开》,获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述了“中国奥运第一人”——短跑名将刘长春,克服重重困难,代表中国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的感人故事。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为影片题写英文片名。

  奥运会开幕时,距离国家体育场“鸟巢”不到2公里,侯咏一个人坐在家中,看着电视画面奥运圣火被点燃,眼眶潮湿。他闭上眼睛,思绪回到1932年,那个倔强的小伙子第一次代表中国站在奥运跑道上……

  心被刘长春精神“捂热”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命题作业。“过去拍片子都是在心中酝酿很久,是一种情感的自然迸发。但接这部片子时,我是在冰凉的状态中走近刘长春的。”看到苍白的剧本初稿,更觉“拍不了”。

  “可是作为一个导演,以电影创作的方式参与奥运,我没有理由拒绝。”侯咏查阅大量史料,两赴美国考证资料,反复阅读刘长春在奥运会期间写的日记。他发现刘长春远渡重洋,代表中国单刀赴会的过程充满“悲壮的戏剧感”。更重要的是,他的心一次次被刘长春的精神“捂热”。

  采访时,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外冈秀俊激动地说:“看到刘长春在轮船甲板上冒雨训练的镜头,我们都哭了。”侯咏追问:“真的吗?”渴盼的神情如孩童般。

  “我想把这股‘热’传递给观众。哪怕只有一个细节令人感动,我就成功了。”

  一个冲刺拍了3000次

  100米的跑道上,刘长春等待起跑,一声枪响,奋力前奔。在全速冲刺的过程中,摄影机跟着“跑”,捕捉运动员的每一个表情。类似这样的跑步镜头,在影片中有5次。“我不能用体育转播的方式,纯客观地去记录比赛,我要通过奔跑体现刘长春的思想状态,让观众从中获取力量。”

  最重要的镜头也最难拍。跑道上有5个运动员,每个人的站位、拍摄角度、摄影机跟拍的位置等很难把握。为追求真实,侯咏让演员按照刘长春那个时代的姿势跑步。“那时的姿势不科学,还得拼命跑,不停地跑,让运动员跑得很累。60米冲刺跑了不下3000次,再苦再累,演员也扛下来了,我特别感谢他们。”

  一次次,侯咏站在摄影机后,看着演员不知疲倦地奔跑。镜头里,甚至能看见奔跑者肌肉的纹路、滴落的汗水、飞扬的发梢。那一刻,他感觉到了刘长春的呼吸和心跳。

  “今天我国举办奥运会就跟刘长春当年参加奥运会相似,困难重重,但所有的磨难都是铺垫。我们,中国人,终于站在了奥林匹克的大道上。”

  奥运精神就是超越自我

  15岁的女儿看完电影后,对侯咏说:“爸爸,这个人挺不容易的。”侯咏不知道热爱网络游戏的女儿究竟看懂了多少,听到那一句话,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影片结尾处,刘长春在200米比赛的跑道上迎风起跑,镜头定格。事实上,刘长春并没有在那次奥运会中取得好成绩。“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自我超越,是一股执着拼搏的‘劲儿’。”刘长春身上体现的这股朴实而强烈的“劲儿”,正是侯咏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

  “其实,拍这部片子也圆了我的一个体育梦。”年少时,侯咏曾在体校练过4年乒乓球,后来因病弃体从文,学习美术。

  现在,侯咏是中网明星网球队的主力队员。他喜欢网球明星伊万诺维奇,喜欢看女足。奥运会期间,侯咏应邀去韩国担任首尔国际电视节评委,没法到现场看比赛,但“会想尽一切办法看电视转播,为中国运动员加油!” 特派记者 叶薇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