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事实上,北京奥运赛场上,献给他国运动员的掌声也是一次又一次地响起,人们不再像以往那般只关注本国金牌,女子射箭团体中韩决赛时,尽管金牌最后归属韩国,但现场观众还是一次次将掌声献给了实力超群、表现完美的韩国运动员。
天坛公园里,崇文区金鱼池社区的老北京李长城,会主动用英语邀请旁边的外国人共舞。英语和韵味十足的北京话一样,是这座城市的通用语言。詹姆斯也表示,对于外国人来讲,在北京不会有多大的语言障碍。
他们带回一个别样的中国
法国的洛汉娜喜欢苗族风格的腰带,她一下子买了六条带回去做纪念;美国詹姆斯的朋友喜欢小巧的绣花鞋,他有些不明白,这不足手机长的鞋,究竟什么人才能穿。近几日在北京诸如潘家园等一些著名的地点,“老外”们频频光顾,他们要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国。
记者采访多位老外发现,他们带回过的行李中,多是一些中国味道很浓的纪念品,比如茶具、文房四宝、针织饰物等等。除此之外,另一个他们要带回的就是北京这座城市的美丽和中国这个国家的魅力。洛汉娜的丈夫便告诉记者:“一定会再来中国,还要叫很多朋友一起来。”
据了解,北京奥运会期间,将会迎来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加上教练员、裁判员、官员、新闻记者等,总人数将达到7万人,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旅游者将超过100万人。他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可以想象,等他们回国之后,这100多万个将要讲述的中国故事中,必有一块内容是精彩。
正如8月11日的《环球时报》评论道:“从北京奥运会现场传出的真实信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全世界特别是一些西方民众对中国的成见。一轮新的中国热正在全球兴起。”
特派记者 谷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