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探访奥林匹克青年营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4日17:4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当鸟儿伴随晨曦跃上枝头,绿树披洒着旭日金色的光辉,坐落在北京圆明园遗址附近的北京101中学,几百名晨练的年轻人已经在校园里活跃起来——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拳讲究‘刚柔相济,柔中寓刚’……这招是‘野马分鬃’,这是‘单鞭’……”一张张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棕皮肤的年轻脸庞上写满了好奇,教头做了几个示范动作,年轻人们“照葫芦画瓢”地比划着,那架势还真像模像样。

  别看这些年轻人只有十七八岁,却要在8月6日到8月17日的12天里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奥林匹克青年营的营员,各国的文化交流小使者。

  青春血液

  日前,记者穿过一条狭长的“绿荫走廊”,走进了神秘的奥林匹克青年营。

  青年营采用全景式的景观设计理念,“OlympicYouthCamp”的青年营标志装点着整个101中学校区。学生宿舍被改装成营员之家,教学楼也根据青年营活动的设计变成了“玩乐空间”、艺术活动室、科技馆,还有小型露天广场、微型公交车站、通信站、邮局、奥运商品专卖店,甚至还有一个可兑换16个国家货币的银行,加上随处可见或金发碧眼或肤色黝黑的年轻人,俨然一副微缩联合国的模样。

  482名营员中,境外营员就占到410名,最小的12岁,最大的也只有28岁。他们都是各国的“体育未来之星”,有些还有望参加下届奥运会比赛。这些营员来自国际奥委会的全部成员国,连从未参加过奥运会青年营的古巴、朝鲜、刚果(金)、意大利等国家,这次也选派了青年代表入营。

  “奥林匹克青年营是奥运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青年营促进各国青年交流和友谊,为世界各地青年人创造一次独特的奥运经历。”青年营场馆团队主任王粤介绍,奥林匹克青年营体现了奥林匹克文化精髓,始于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当时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邀请了1500名童子军在奥林匹克体育场附近搭建帐篷,举行联欢,开创了青年营的先河。

  但是,在青年营的发展初期,它在奥运会的角色更像是普通的文化活动。由于两次世界大战,青年营多次被停办。直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青年营才得以恢复。

  自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给了青年营“合法身份”,将其纳入奥林匹克运动的组成部分,成为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载体。奥林匹克事业从此被注入青春的血液。

  此次北京2008奥林匹克青年营的主题是“青年创造未来”,着重强调青年人的创新精神对建设未来美好世界的影响。

  中国,Wonderful

  101中学占地20万平方米,在偌大的校园里,最有可能发生的就是“迷路”。

  然而,随处可见用中英法三种语言制作的地图指示板和标志,使各场馆位置一目了然,营员不需要费劲地四处询问便能准确迅速找到活动场所。

  中午12点,精力充沛的营员们在食堂吃饭。“每天也就这会儿能清闲一下。”奥运特许产品专卖柜台前的工作人员说,营员的购物欲超强,特别愿意挤在柜台前抢购奥运纪念品。因为,他们当中许多人是第一次来到中国,第一次交中国朋友。

  正聊着,一个留着短短卷发、皮肤棕红的年轻人走了进来。“请给我一个背包,两把扇子,还有三个徽章。”这位来自厄瓜多尔的年轻人胃口不小。

  “他都来了三四次了,每次都抱一堆东西走。”工作人员悄悄地说。

  “为什么买那么多礼品呢?”记者好奇地问小伙子。

  “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光表亲、堂亲就有17口,还有我的朋友,他们都希望我带些有中国特色的礼物回去。可惜他们没有我这么幸运,能来到举办奥运会的北京。”第一次站在亚洲的土地上,小伙子对中国的一切都很好奇。

  “你怎么把这么多东西带回家?”记者有些替他担心。

  “我带了两个大箱子来,都是空的,肯定装得下。”小伙子得意洋洋地说。

  青年营里的“中国味”也很浓:宿舍楼挂上了福娃、京剧脸谱等图案,并且按照天干地支将营员分为子、丑、寅等12个组。营员还可以通过向营地刊物提供照片和文字的方式,得到扇子等中国礼品。

  在青年营里,营员们还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国文化,跟这个古老东方大国的国粹进行“亲密接触”。

  8月8日上午,梅兰芳大剧院里被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的“孙悟空”们占据了。勾脸谱,穿戏服,做面人,营员们亲身体验了一把中国“国粹”京剧的魅力。

  “希望我以后的男朋友也像孙悟空一样,是个大英雄。”来自挪威的赫伦娜,蓝色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塞浦路斯的孔卡则希望,做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面人送给妹妹。

  永远是朋友

  北京奥组委有关负责人曾承诺,在遵循奥运会惯例的基础上,将努力把奥林匹克青年营办成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青年营,让各国青年们成为永远的朋友。

  “除了京剧,还有开幕式、奥运村、天安门,一切真是太棒了!”刚刚从同伴那里学会用中文说“太棒了”、坦桑尼亚的泰勒就忍不住显摆了起来。

  青年营的活动安排非常丰富,观看奥运会开幕式和比赛、参观奥运村、“青年创造未来”主题论坛、奥林匹克知识大讲堂、“学厨在北京”、远足八达岭植树、迷你奥运匹克运动会……一切都围绕体验奥运、交流学习和了解中国这三条主线展开。

  对于17岁的泰勒来说,北京并不陌生。2002年,12岁的泰勒已经随父母游历过北京。“北京变化太大了,楼高了,路也宽了,路边上还种了好多花花草草。”

  “姐姐,你喜欢听音乐吗?我从营员那里传了好几首非常好听、非常流行的歌,有阿拉伯语的、法语的、英语的,还有我的室友李根弹奏的钢琴曲呢。”泰勒喜欢打篮球,更爱音乐。

  “虽然认识才3天,我们已经是形影不离的朋友了,走在营区里,整条街都能听到我们的笑声。”来自山东泰安的李根和泰勒同岁,也喜欢打篮球,热爱音乐。

  和青年营的孩子们在一起,记者很快也被他们的青春与活力感染。

  “原来各国青年都是那么热情、纯真,我走在营区里,常常会看到路过的营员冲我灿烂地微笑,感觉可温暖了。”对李根和许多营员来说,青年营不但给他们提供了一次结交新朋友的机会,更为他们打开了一面通向世界的窗口。

  “我向在座的各位致以最美好的祝愿,你们非常幸运!”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在开营仪式上如是说。

  来自五大洲的青年营营员们有机会聚在一起,学习奥林匹克知识、体验奥运赛事、了解各国文化,并因相互了解而成为朋友。对于这些青年人来说,这将成为他们未来人生中最难忘怀的记忆。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