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5月到8月,从四川到北京,从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到揭开奥运大幕的国家体育场——“鸟巢”,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21岁的成都体育学院大三学生李逸舟,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亲身见证、参与了这一切。他曾是参加过四川抗震救灾的青年志愿者,现在又在“鸟巢”忙碌地工作着。他,是北京奥运会10万赛会志愿者中的普通一员。
抗震救灾志愿者再赴京
“那是一幢七八层高的楼房,已歪斜着倾倒。其中的一个房间,有一张单人床冲破窗户悬在半空中。从房间内的装饰和一些毛绒卡通玩具来看,那应该是一个小女孩的房间。”
这是5月14日,在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城区,李逸舟看到的一幕震后惨状。“当时我的眼泪哗地一下就流出来了。”
从7月25日来到北京后,李逸舟成为“鸟巢”竞赛组织服务部的一名志愿者。他的工作是为运动员在热身场地提供服务。虽然有些辛苦,每天风吹日晒的不说,还要根据赛事的需要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可是这点辛苦在李逸舟眼里算不得什么。“比起四川救援的辛苦差远了”。在都江堰第二人民医院和几所学校,李逸舟和其他志愿者一道,帮着抢救伤员、搭帐篷、分发救灾物资和进行灾后防疫工作。
“灾区人民需要一些能激励人心的事情来重建家园,而奥运是一个鼓舞精神的很好契机。同时,我也能展示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
李逸舟说,地震之后他的感触非常深,特别想为国家、为社会做一点事,尽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现在做奥运志愿者与抗震救灾志愿者相比,没有灾区那么辛苦。内容、形式虽然不同,但精神是一样的。”
成都拉拉队“跳”进奥运会
北京工人体育场的足球赛场上,拉拉操的体育展示表演总是能带动起现场观众的热情和连声叫好。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足球宝贝”拉拉操队的表演既具动感又有趣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支来自四川成都的拉拉队。
惟一的男队员陈杰告诉记者,自2002年西华大学拉拉操队成立以来,参加奥运会是全队最大的荣誉和难得的机会。“地震后更觉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现在全川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带到奥运会上来。我们会利用奥运会这个舞台,让全世界人民见识我们的四川精神!”
为了能够参加奥运会,从去年12月开始,队员们就投入到了“魔鬼”训练中,一天训练八九个小时。可是在地震后,练功房不能使用了,大家却丝毫不敢懈怠,第二天就转战操场继续训练。操场上满地都是小石子,队员们劈叉、翻筋斗、下腰……一不小心就弄得浑身是伤。
“一定要舞出我们四川的坚强精神和地方特色”,拉拉队教练张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