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该感谢导播,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郎平在赛场上的面部表情,她确实有一种大将风范。如果说先前我还为郎平捏了一把汗,现在看来纯属多余。正如郎平自己所说:“没有教练喜欢失败,我当然希望我的球队赢球,希望球队发挥得更好。”郎平是平静的,因为她不担心别人骂她“汉奸”、骂她“卖国”;郎平又是不平静的,因为赛场上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她的大脑。
郎平是我心中的偶像,她一直没有离开排球,她的职业操守令人钦佩;郎平是我心中的英雄,她一直顽强地在战斗,她的拼搏精神让人崇敬。上个世纪初期,几乎没有哪个大学生不为郎平及其中国女排疯狂,宿舍里多少暖水瓶被摔碎,多少脸盆被敲裂……一次又一次的疯狂,只为民族精神在复苏,因为我们心中除了黄继光、董存瑞、南京路上好八连等以外,还有中国女排。这是历史的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写的。
郎平又是幸运的,她得到了她应该得到的一切,包括国人对她的理解。有一则官方报道说,郎平以另一种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了中国队,从情感上来讲让人们多少有点尴尬,但郎平如果从“狭隘”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有意地让了球、输了球,国人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呢?世界又怎样看待我们中国人呢?郎平成功地处理好了这种复杂而且微妙的关系,她让世人感受到中国人的职业操守和博大的胸怀。
中国在发展、在成熟,这种进步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还包括精神上。
我们不会忘记,在1994年第12届亚运会上,何智丽一日之内战胜了中国顶尖级选手邓亚萍、陈静、乔红,为日本赢得了金牌。当时国内上下,群情激奋,骂声一片,什么难听的话都有。老实说,当时我对何智丽也多有微言,难以接受现实。可以想见,那样的形势下,这个上海姑娘,这个悲剧式的“不笑冠军”要承受多么大的精神压力?我不知道何智丽看到郎平波澜不惊地指挥美国队战胜中国队时会作何感想?我想她一定会为郎平感到欣慰,同时也会为中国的进步而感到欣慰。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同胞的思想意识更趋于多元,国民心理更具有包容性。看到这些,何智丽过去一直压在心头的“委屈”会不会随风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