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纪录是否最终会撞上“极限之墙”?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2日10:25   辽沈晚报

  从12秒到11秒花了8年;从9秒95到9秒69花了整整50年,百米世界纪录最终能达到多少?北京奥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博尔特打破世界纪录并夺金,而除他创造了奇迹外,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24次打破世界纪录,菲尔普斯一次奥运会获8枚金牌,是奇迹!但是极限吗?

  世界纪录是否总有一天会撞上“极限之墙”?追求极限的精神到底值得褒扬,还是必须反省?

  常识

  极限象征:百米赛跑

  为什么男子百米的世界纪录是9秒69,而不是5秒69呢?这要从人体供能说起。从生物化学的角度讲,人体内的供能系统分为三种:磷酸元(ATP-CP)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一般来讲,在数分钟之内的短时间、大强度运动中,人体主要依靠磷酸元和糖无氧酵解来供能。临时供能只维持10秒肌肉活动。那么人体系统又和运动极限有什么关系呢?以100米跑为例,人体运动是借助骨骼肌的收缩来完成的,骨骼肌收缩实际上就是将肌体能量代谢产生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就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ATP。100米跑是典型的短时间极量运动,象征着人体尽快向前运动的极限能力。ATP释放能量供肌肉收缩的时间仅为1-3秒,CP在合成ATP后释放能量,其供能时间为5-8秒,一旦超过8秒,人体就要启动糖酵解系统参与供能。

  尽管人的体能肯定有一个极限,但是如今就算运动员不服用提高成绩的药物,他们也能不断地找到克服体能极限的办法:更好的装备、更好的训练方法以及更多地激发出运动员的潜能——基因(听歌)赋予他们的能力。

  人类的极限究竟在哪里?从1936年杰西·欧文()斯以10秒02的成绩夺冠就有人开始预测人类的极限就是10秒。现在,距离欧文斯创造世界纪录已经72年了。在近一百年里,人类始终不断地改进着技术,用新的训练方法。然而极限是一个终点,就像斯诺克()的147分,射击的满环一样,每一个人都在追求极限,至少这个过程是无比绚丽夺目的。

  观点

  体育到底有没有极限

  “有吗”?“没有吗”?语言之争不能解决问题。

  观点一:没极限 科技让运动员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也许人类在体能方面已走到了尽头,但改善运动环境,包括把科技手段渗透到体育运动的方方面面,就可以把过去不太可能的纪录刷新和打破。

  比如利用塑胶跑道改善和打破人类运动的纪录,是现代体育的一个经典,在人类体育史上,石块地、泥地、沙地、草地和煤渣地(跑道)等都是人们展现自己运动才能的基本环境和场地,但科技发展到今天,人类找到了聚氨酯塑胶跑道更为优异的场地。同时,利用科技手段改造运动鞋也是创造新纪录的有效手段,在1991年的东京田径世锦赛上,美国运动员刘易斯以9秒86的成绩打破百米世界纪录,人们普遍认为他穿的跑鞋是重要的“功臣”。科技人员希望用聚氨酯来制成泳衣,真正的突破是“鲨鱼皮”泳衣问世。在不远的将来,科学家们将会找到让运动员利用自己的基因塑造肌肉群或者创造输氧血红蛋白细胞的方法,让一个基因启动或停止,以便能增加或减少蛋白质的生成。

  看得见的奥运金牌,看不见的科技力量。谁能担保未来一个又一个结合了科技原理的姿势改进不会再一次让人类的运动成绩更高、更远和更快呢?

  观点二:有极限 历史证明挑战纪录越来越难

  最近,法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后宣称,人类竞技水平已经逼近生理极限,到2027年,一般运动项目的世界纪录将达到人体极限,到2060年,百米赛跑的纪录将划入以千分之一秒作为尺度的时代,马拉松速度将以减少百分之一秒为目标,而举重比赛的增重也精确到“克”了。即便如此,每次微小的纪录突破也可能要间隔50年的时间。到那时,破纪录在竞技运动的重要性将降低,而竞技的方式和比赛的质量将成为关键指标。

  专家们对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以来所创造的3260项世界纪录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田径中的男子100米项目。

  在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上,世界上第一个男子100米纪录诞生了,成绩是12秒。仅过了8年,世界纪录就缩短了1秒,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100米纪录在被频繁的更新,但之后突破世界纪录就进入了以百分之一秒作为尺度的时代,破纪录难度越来越大。从1960年至今,人类经过50年蜗牛般的推进仅把世界纪录向前挪动了0.22秒。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以挑战人体极限为终极目标的人类竞技运动很快将面对“极限之墙”。

  奥运精神

  追求极限值得吗

  “值得吗”?“不值得吗”?恐怕也是不断被人们提出和探讨的话题。

  观点一:值得 追求极限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这句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而且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永远进取。

  在科幻电影中,特技场景曾塑造了“超人”的形象;如今基因工程、电子技术、神经医学等新技术的进展使人相信,高科技打造“超人”的现实为时不远了。日前,在世界超人协会上对科技推动人的超越表达了狂热的肯定,但更强调以积极姿态利用科技进步的力量来“超越”自身。

  观点二:不值得追求极限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歪曲

  但也有人认为,一谈起体育,马上就会联想到奥运会、想到金牌、奖金与商业广告等。而同生物相比,我们的体能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人类的跳跃不如袋鼠,奔跑不如羚羊,所以竞技不过是一种手段,决不能成为一种目标。有人认为,人类的体能几经绝竭之下,竞技体育几乎成了经济、科技力量的较量,大大淡化了其健身的本质功能,从某种意义讲“破纪录”正是超越人体的自然界限。在探寻如何选拔实现体育目标的永恒追求的形式和手段上,人们陷入了思维的困惑。但为奥林匹克促进身体健康的理念正名,对弘扬奥运精神,为北京奥运增添“健康奥运”的理念提供了依据。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