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8年。在中国举办奥运整整100年前,曾经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一个女人———慈禧太后终于闭上了她的眼睛。在她当权的1896年,曾经接到过一份邀请:有个法国人顾拜旦,邀请中国参加当年在雅典举行的首届奥运会。可当时处于内忧外患中的清朝政府无力派人参赛。
同样是在1908年,逐渐开始醒悟的中国人,在《天津青年》上提出了自己的奥运猜想: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就此,也种下了我们为期整整一个世纪的奥运梦想。
1990年。在中国改革开放12年后,一只名叫盼盼的熊猫徜徉在北京街头。这年的7月3日,邓小平来到亚运村视察。86岁高龄的他不经意间开始发问:“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许多年后,人们还记得,这次视察过程中,邓小平始终戴着那顶印有中国国旗和奥运五环标志的帽子。
而在昨晚,2008年8月24日,所有中国人,都可以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的奥运梦想,终于实现了。而我们同样可以自豪地宣称,是30年的改革开放,给了我们办奥运会的底气;是30年的改革开放,给了中国人实现梦想的机会。2008年的北京奥运,是30年改革开放的一次“成人礼”。
解放思想,让中国成为体育强国
30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答案是全方位的提升。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今看来,应该是思想的解放。解放思想不仅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质的改变,同时也给我们举办奥运会提供了可能。但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给中国体育带来了与世界交流的机会,带来了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一起竞争的平台。也给了我们实现奥运梦想的机会。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体育界不少人拥有一种想法:中国人的事,得由中国人来办。加上之前的恶劣环境,很多中国运动员也只能用土办法,在低水平的环境中徘徊。尽管刘长春1932年就参加过奥运会,但根据2008年奥运官方电影导演顾筠的说法,“事实上他训练的很多方式,都是错的。包括呼吸,如果按照那种模式进行跑步,基本上很多人会喘不过气来。”而此前所流传的“一天一个马拉松”就可以培养出长跑运动员的幼稚想法,更是被很多体育界的专家们所否定。
相互交流经验,在更加科学的环境下提高成绩,在体育界早已是公开的做法。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也只有足球、排球等项目在这方面有所尝试。如今很多人对于中国排球最早的记忆,就是来源于大松博文,这个由周总理邀请到中国援教的日本教练,他倡导的“魔鬼训练、意志排球”,如今则演变成我们女排的精神魂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
北京奥运会开赛以来,中国运动员捷报频传,不仅金牌数一直领先,而且在多个项目上实现了可喜的突破。在把目光聚焦在运动员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们背后,其实有着许多外教辛勤的努力,更有国际交流带来的自信与实力的提升。
关于外教在中国的成功,最典型的是女子曲棍球来自韩国的主教练金昶伯。金昶伯执教中国队已经9年,在这位被称为“魔鬼教练”的外教精心训练下,中国女曲走过了艰难起步、不断提高、冲出亚洲、向世界最高水平冲击等阶段。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曲攻克了一支支劲旅,创纪录地闯入决赛;此外,在欧美强队称雄的击剑上,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小伙仲满获得了男子个人佩剑的金牌,女子佩剑获得团体银牌。而且在多个击剑项目上,中国队都对法国、意大利等强队构成强大的威胁,胜负就在毫厘间。给中国队带来突破的,是来自法国的剑术名师鲍埃尔;在前新西兰女篮教练马赫的带领下,中国女篮在强手云集的小组赛上,相继战胜了实力强于我们的西班牙、捷克、新西兰,出人意料地以小组第二名闯入八强,接着又战胜了白俄罗斯队,时隔多年后闯入四强;而立陶宛的尤纳斯虽然没有马赫这样辉煌,但带来中国男篮打出气势、打出风格;蒋文文和蒋婷婷获得花样游泳双人第四名,这是这个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她们的主教练井村雅代来自日本;射箭选手张娟娟打破韩国20多年的垄断,勇夺个人金牌,她的教练杨昌勋来自韩国。
这些外教,将先进的执教理念与中国运动员的实际相结合,有的帮助中国队登顶,有的帮助中国队突破,有的帮助中国队提高,他们都是可敬的。当然,也有不少中国教练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比利时、韩国等国当外教,帮助他们提高。请进来、走出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已经成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朵奇葩。正如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所唱的那样:“我和你,心连心,同在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经济发展,让圆梦奥运变成现实
30年的改革开放,又给中国、给北京办奥运带来了什么?经验,实力,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自信。历史上,韩国是从奥运中得益最多的国家,它借助体育赛事找到了国家的方向,进入国际舞台,迅速成为现代化的“亚洲四小龙”;上世纪日本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东京奥运会的举办是重要的一笔。对举办国而言,奥运会从来都是一个软实力的试炼场,它检验你的文化和国民性;它又是硬实力的助推器,让你参与到全球交流的会议桌上来。“更高、更快、更强”的标准不仅仅适用于运动员,更像一个国家对于奥运效应的期待。
“是改革开放让我们产生了举办奥运会的需求,才有了举办奥运会的能力;也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才使得国际社会最终能够接受由我们来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中国奥委会在1979年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在各种物资还凭票供应、街头还出现围着外国人看新奇的时代,人们不敢想象,在中国的国土上能举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体育赛事,开展如此大规模的国际交往。
“开放的中国盼奥运”成为1991年开始的第一次申办的主题口号。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时我国经济总量已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1991年的2.18万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3149亿元;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357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中国告别了自我封闭,开始向世界敞开胸怀;从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然而,1993年9月,北京在蒙特卡洛以两票之差申奥失利。除去当时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子还比较薄弱,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也与今天有相当的差距。“第一次申办让我们意识到,我国的实力,包括文明素质等软实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还不够强。”两届申奥亲历者、北京奥组委国际联络部原部长张清说。
2001年7月,北京以较大优势获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2001年的GDP已达到10.97万亿元,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64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5096.5亿美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就在这一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申奥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北京能成功的关键因素还是改革开放让北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当时的北京奥申委体育主任、北京两次申办的主要陈述人楼大鹏深有感触。
交流沟通,让世界了解中国崛起
30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在这基础上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又能让中国人向世界展示什么?答案同样不言自明:通过举办奥运,我们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应有的一切:开放包容的国民心态,飞速发展的经济成就、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越来越被大多数人所重视的环境保护,甚至开明宽容的政治环境。
7年前,北京大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为50%,如今这一数字变为70%,人们看到了更多蓝天;7年前,北京林木绿化率为41.9%,如今这一数字提高了近10%,超额完成申奥时的承诺;7年前,北京地铁总长54公里,如今轨道交通已达200公里,百姓出行更为便利。“蓝天计划”还在进行,T3航站楼正式投入运营,科技奥运理念贯穿于诸多领域,从优质精良的运动装备,到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从精确到毫秒的计时装置,到环保节能的竞赛场馆;从五彩缤纷的开幕式,到覆盖全球的赛事直播……科学技术让这场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奥林匹克竞赛更加紧张刺激、扣人心弦。四处充斥的中国元素,400多场演出和200多种展览带来的宏大气魄,人文奥运理念印证了奥林匹克精神,正如奥林匹克宪章所宣示:“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而伴随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三大理念而来的,却是我们许多观念和形象的转变。
这种改变首先来自于我们的领导人:8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接受25家外媒联合采访,理性而不乏幽默的笑谈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领导人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8月3日,温家宝的“投篮秀”,向世界展示出中国领导人矫健英姿的一面。而伴随着领导人的平和姿态,中国的国民心态也开始在无形中转变,当年“自强”的想法固然可喜,但同时也代表着我们对于自身的一种不够自信,而在本届奥运会上,“杜丽别哭”式的安慰,则体现着中国在竞技体育快速前进的同时,民众的心态和视野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在北京奥运会上,“海外兵团”再次成为内地民众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不过,民众的观念已经变得开放而包容。11日,郎平率领的美国队以3:2战胜了国人寄予厚望的中国队,但是,郎平依然得到国人的热烈掌声与喝彩。这种大度和胸怀,从容面对遗憾的心态,是一个大国国民最基本的风范。
改革开放30年,给中国带来了盛世和繁荣。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举办,则给了我们向全世界展示这种繁荣的契机。关于改革开放30年与百年奥运梦想,实在是个很宏大的命题。其中的内容足以写出一本厚厚的、承载着血泪、教训、梦想与经验的书。但是,不论是改革开放的初衷还是百年的奥运梦想,归根结底是人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向往。而从本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来看,强国梦,已经不再遥远。
南方报业特派记者郑照魁
本报北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