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魏纪中:后奥运需要大国心态 举国体制只需自我完善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9月01日11:42   新闻午报

  北京奥运会终于圆满落幕,国际体育界公认:中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也许,我们还会谦虚地细辨强国和大国之别,但不可否认,中国体育迎来了巅峰。

  中国人向来会给自己留足余地,以便酝酿意外之喜。因为尚难习惯于心态的波动与曲折,我们几乎不言“败”或“失”。北京奥运会给国人一个启示:我们必须客观且充分自信地看待事物发展的起伏,而前提是,先要建立大国心态。

  至于中国体育界,则更需要这种大国心态加以“匡扶”。不难看出,本土奥运会的佳绩体现了中国运动水平的全面提升,这首先是运动员们努力的结果。而“举国体制”,恰是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保证。其优点在于:组织有效、提升科学、规划全面。如果明白了这点,我们也就能坦然面对运动成绩的低谷期,而这个阶段一般由队员状态不佳或新老接替不及时所致。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我们运动员奋斗的新目标,尽管现行的体制和机制难称完美,但它却是对运动员们训练的有力保证。

  现在,对于“举国体制”出现了要或不要两种声音。但否定它的,多数是局外人。就体育运动员或管理者本身,很少会有人反感它。“举国体制”确要改革,但它只需自我完善式的“改革”,而非推翻重来式的“革命”。就其整体而言,若说存有弊端的话,主要是其底层部分的扩大社会化。但也应看到,它与国内的竞赛体制更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在高水平的训练中提高了科学效率。国外对此尚且羡慕,我们为何反灭自己威风?!

  全民健身、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始终是体育事业的基础,也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以及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始终是发展体育事业的正确方针。

  后奥运时代,我们还面临一个体育产业的发展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学习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找到症结所在,然后由国家制定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而后循序渐进地发展。万不能简单地把某些体育项目无条件地推向市场,也不宜靠行政力量为之“扩充”市场。

  我们应杜绝让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成为体育主管部门的“光荣包袱”,而让其成为中国体育事业前进的助推力。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