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也夫:体育记者没少制作话语垃圾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0日10:25   体坛周报

  谁掌控和制作着体育话语?记者们。他们没少制作话语垃圾。明白的人懒得理论,糊涂的人跟着学舌,最终体育的世界被污染的可以。不可听之任之了。

  女子三米双人跳板决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中国记者问国外的银牌、铜牌获得者:是否感到和郭晶晶这样的选手生在一个时代是个悲哀?此话惊呆了国外的选手们,她们完全失语。亏了郭晶晶帮助大家摆脱窘境:我们赢得很不容易,她们的表现很好。细想想,这位记者除了情商很低,还陷入了中国体育记者的一个表达定式,一遇到顶级高手,就说其对手生错了时代。

  这话是从“既生瑜何生亮”脱胎而来。但要知道周瑜自嘲是可以的,别人对周瑜这么讲就太冒犯了。人家还在争胜,并未服气和放弃,怎么可以判定人家是悲剧人物。再说,获银牌也会很高兴,何来悲剧。更糟糕的是,这样一句并不高明的话被当作了格言到处乱用,完全是话语贫困。

  还有更昏的话,说刘翔应该走完110米。怎么想的?

  中国足球记者多年来打造出一个垃圾量词,称进球为一“粒”、两“粒”,居然被社会接受。“粒”只可以同个头很小的东西挂钩。医治喉炎的中药“喉症丸”叫几“粒”最恰当。比卫生球大些的中药只能称“丸”,不可能称“粒”。为什么要称足球为“粒”呢?是因为金贵吗?那么你是否称自己的戒指为一“粒”戒指,自己的金表为一“粒”金表。你这么说,家人、朋友会认为你吃错了药。显然,将大物件称为“粒”有矮化该物之嫌。为什么体育记者纷纷学舌“几粒进球”?我以为是因为后来的体育记者在语言上不具修养,没有定力,以为“粒”是足球界的行话,不这么说就是外行。殊不知,那完全是蹩脚记者制作的垃圾。

  进球的量词选什么好?个、只、支,都可考虑,但平淡了一点。枚、别致一点,但感觉上也不对头。我认为,“记”很好。一“记”进球,两“记”进球,很文雅。同时,进球和球本身其实不是一个东西,前者是成绩,是记录,不是实物,量词选“记”最好。

  解说员们描述比赛时特别爱说:有惊无险。什么是惊险,惊险就是虚惊一场,没有实质损失。那么“有惊无险”只能是“惊险”的一半了,翻译过来就是“有点危险”,这显然不是他们要表达的意思,当他们说“有惊无险”的时候往往是很危险的,怎么叫“无险”呢?完全是词不达意。如果觉得两个字太短促,四个字才够长度,可以说“极其惊险”、“险过剃头”,等等。汉语词汇还能不够你用了?

  记者采访中国失利的选手时,选手们常说:我尽力了。我觉得这是最不该说的话,这是废话,你还能不尽力吗?这罪过还是在电视台的记者。他们和笨嘴的选手合谋造就了这一表达方式。看到电视里屡屡这样说,其他队员就跟着学舌了。如果记者们追问一句:“以前的比赛你没尽力吗”,该选手马上会察觉到说“尽力了”是不当的遁词,“尽力”是运动员的最低限度,几乎和常人说吃过饭了一样。可以说:自己能力不行,发挥的不好,有时说自己发挥的还可以也是恰当的表达,那是称赞对手。

  阿加西说过:“我发挥最好的时候可以打败任何对手,除了桑普拉斯。我发挥最好的时候也不一定能打败桑普拉斯。”

  别造垃圾,少说套话,讲出点有内容的东西。(郑也夫)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