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丽宏
北京奥运赛场上,很多美妙动人的瞬间将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中。那些喜极而泣的欢颜,那些坚毅不屈的表情,那些虽败犹荣的谢幕,那些激情的呼喊,那些含泪的微笑,那些无奈的叹息……
牙买加短跑选手博尔特在鸟巢两破世界纪录,神奇如天人,他冲破人类已知的极限,特别是刷新了沉寂多年的二百米短跑世界纪录。在跑道上,他的步伐如疾风如闪电,他的肌腱在迅跑中激烈颤动,而他的表情却如此轻松,在向终点飞奔的过程中,他的目光还有旁睨他人的闲暇,他的手臂还有表示欢跃的挥舞,他仿佛只是在做一个孩童的游戏。博尔特轰动了鸟巢,也震撼了世界。一个只有两百多万人口的贫穷小国,因为这位伟大的运动员而举世瞩目。鸟巢中的九万人一起站立,为博尔特欢呼,为他的另外几位夺得金牌的同胞欢呼。在那听起来很陌生的牙买加国歌中,人们向博尔特致敬,向牙买加致敬,也是向伟大的奥运精神致敬。在奥运赛场上,国不分大小,人不分贵贱,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公正的竞争,把胜利的机会给了所有的选手。当不同的国旗升起,不同的国歌奏响,我看见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奥运英雄们含泪的目光,目光中流露的,是骄傲和欣慰。鲜花和欢呼,献给所有的胜利者,不管他们来自何方。这是奥运精神的光荣,也是人类的光荣。
在男子游泳马拉松的金牌领奖台上,站着荷兰运动员范德韦登。人们看见的是他健壮的体魄,是他略显疲态的欢笑,是他脑门两侧醒目的字母“NED”——这是他祖国的英文字母缩写。然而谁能想到,就是这个小伙子,曾经身患绝症,被很多人认为是被判了“死刑”的病人。2001年,范德韦登被诊断患有白血病,这无疑宣告他运动生涯的终结。然而经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和一系列化疗后,他战胜了病魔,在两年后重返泳坛。他这样回忆自己和病魔搏斗的经历:“我永远不会忘记躺在病床上的那段日子,白血病让我真正懂得了生命的含义,让我知道如何珍惜生命,不要浪费时间。那时候,我甚至不敢像普通人那样去计划下周或是下个月该去做些什么,我浑身疼痛,而且一点力气都没有。我所想的只是下个小时我是否还会活着,会不会就此死去。不过那时候每当自己被病痛折磨得急躁时,我就会想法安定自己,再耐心一些,我始终相信奇迹会降临,我真的等到了奇迹。”游泳马拉松赛程十公里,是一项艰苦的运动,需要体力和毅力。在竞赛过程中,范德韦登开始一直不在领先的位置,他和其他选手一起,沉着耐心地游了两个小时,就在临近终点时,他突然发力冲刺,超越对手,第一个抵达终点。对这次比赛,他准备了很久,他来北京,就是想向人们证明,即使曾经被病痛折磨的人,只要有一颗勇敢的心,只要不放弃,依然能站到最高领奖台上。范德韦登的成功,也是奥运精神的成功。
我还记住了一位名落孙山的百米女选手罗比娜·穆基亚尔,她来自阿富汗。那天,她是这个项目85名参赛选手中成绩最差的一名,然而鸟巢中因她而掌声轰鸣。在她的国家,女子参加公开比赛受到很多人非议,甚至还会收到来自恐怖组织的死亡威胁。原本将代表阿富汗参赛的一位女选手,因为无法忍受巨大的压力,临赛前突然失踪,罗比娜勇敢地成为替代者,戴着头巾出现在鸟巢的跑道上。她说:“我希望我能为阿富汗妇女开辟一条路。”罗比娜没能站到领奖台上,但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她是失败者,她坚定的脚步和发自内心的微笑,感动并激励了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