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晚报:从一剑之仇到一箭之仇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5日16:06   深圳晚报

  本报特派记者 深蓝

  一箭射落24年。

  8月14日下午的北京,一支支呼啸的箭镞在雨中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关于射箭的故事,中国有“纪昌学射”,西方有大名鼎鼎的侠盗罗宾汉。“罗宾汉”之意,即一箭射穿已经射中靶心的另一支箭。仿佛是历史空间魔术般的变幻,这一人类冷兵器时代的射杀手段已经演变成今日的和平竞技。

  韩国媒体在报道女子射箭个人金牌旁落的消息时,将那个在太极虎口拔牙的中国山东姑娘张娟娟称为“韩国死神”。张娟娟报了雅典奥运会的一箭之仇,张娟娟连挑韩国三箭客,结束了韩国女人在射箭项目上长达20多年独霸天下的历史。

  难怪法新社在第一时间把这枚金牌的得主张娟娟误认为韩国人,韩国女子射箭队堪称箭坛的“梦之队”,包揽过射箭项目重返奥运舞台后连续6届的全部金牌。韩国人向来以“东夷”后裔自居,“东夷”的含义即“东边的弓箭手”,尽管史学界对此说法尚存争议。

  在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朴成贤以一箭“perfect gold”,射中靶心正中间的摄像头,如此精准地射中靶心,就是所谓的“完美箭法”。然而,“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再度应验,六连霸的韩国女队被朴成贤的“完美箭法”送上了历史的祭坛。

  无可否认,射箭运动在韩国的普及和高科技手段,是韩国箭手长盛不衰的强力保障,更让人望而生畏的是韩国箭手的魔鬼训练,包括特意安排观众狂呼的干扰训练,甚至把蛇放进女队员衣服,扮装鬼神惊吓运动员。还有一种更为极端的方式为韩国人津津乐道,那就是教练甚至站在靶心旁边让队员射箭,用生命危险去培养射手的心理素质。

  其实,韩国女子射箭的神话并非永恒,张娟娟也并非中国女子射箭第一人。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叶,来自中国东北的姑娘李淑兰曾经在世界箭坛叱咤风云。李淑兰1961年进入解放军射箭队,之前,她是沈阳三中的学生,那所学校的前身,是张学良将军创办的同泽女中。1962年,练箭仅仅一年的李淑兰夺得第一个全国冠军,1963年至1966年,她17次(含6次团体)打破8项女子射箭世界纪录,其中,她曾在一次比赛中6次打破五项世界纪录,她是中国打破世界纪录最多的运动员,她创造的历史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值得一提的是,李淑兰的箭坛神话始于中国当代历史上灾难深重的“自然灾害”时期,止于“十年动乱”。射箭项目在奥运会几进几出,在李淑兰的年代,射箭被奥运会拒之门外,而中国也尚未重返奥运大家庭。

  临时抱佛脚的某著名主持人看来从来没听说过李淑兰,诚然,其过誉韩国射手的心情是因为张娟娟。其实,有韩国人为此而痛心疾首就已经足够了,韩国人的体育精神也足够成为中国人的榜样。

  14日的北京更加让人目不暇接。大美人刘子歌首次参加世界大赛即加封“蝶后”;而同样的美人——“女佐罗”谭雪却再次与金牌擦身而过,三个中国姑娘以一剑之差惜败乌克兰人,让一剑之仇的故事埋下一颗新的种子;天王费德勒的忧伤没有把14日的北京天空变得忧郁,“非人类”的“水怪”菲尔普斯,用狂学中文的举动回报他神奇的圣地水立方。

  杜丽再次用泪水把4天比作漫漫的4年;杨秀丽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右眼眶的淤血无言地将她证实为战神;杨威完成男子体操个人全能大满贯的完美谢幕后呼喊着恋人的名字,汹涌澎湃的情感波涛就这样淹没了芸芸众生中无数的私相授受和恩怨纠葛,体育的魅力让人类竞相向上的精神变成永恒。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