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观中国代表团至今取得的45块金牌,我们的6个传统优势项目体操、跳水、举重、射击、乒乓球和羽毛球一共获得了33枚,几乎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三,堪称中国夺金的“王牌军”。除了跳水和乒乓球队继续保持“梦之队”本色外,中国体操队也从4年前雅典不可思议的1枚金牌飞跃到北京同样不可思议的9块金牌,为自己跻身“梦之队”举行了加冕礼。
年年喊“狼来了”,但“狼”却越来越少,甚至杳无踪迹。对于中国这些优势项目尤其是三支“梦之队”的辉煌战绩,我们除了赞美与肯定,似乎还应该存有忧患意识。因为中国在这些“超优势项目”中给对手留出的奋斗欲望和胜利空间都太小了。如果我们一味在“独孤求败”中生存,失去了竞争对手和生存威胁,不仅自身的奋斗动力会枯竭,同时也会使这项运动由于长期一家称霸而影响到它的普及性,并最终会危及自身的生存,被赶出伦敦奥运会的垒球就是一个警醒。
世上无剑客,怎么能证明你的剑术独步天下?原中国乒乓球队主教练许绍发曾说:“不怕狼来了,就怕狼没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金牌的包揽、蝉联、囊括、垄断……实际上并非好事,百花齐放、竞争激烈才是体育的独特魅力。“药方”倒有一副———“养狼”,即为自己培养对手。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对此曾有一番经典的“养狼”论。
他说:“2008年后要养‘狼’。以前对手水平提高了,我们就惊呼‘狼来了’。现在随着我们的不断进步,‘狼’逐渐没了,我们要把‘狼’再养起来,有了竞争,对中国乒乓球来说是件好事。”
事实上,活跃在奥运赛场的“海外兵团”,就发挥了“养狼”的作用。中国的“海外兵团”现象,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在北京奥运会上蔚为大观。比如美国女排主帅郎平、澳大利亚跳水队总教练童辉、培养出本届奥运会平衡木冠军肖恩·约翰逊的美国女子体操队主教练乔良……都成绩斐然。
自1957年中国第一次派出教练员到国外执教,51年来已经向123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2547名教练员,包括乒乓球、体操、跳水、羽毛球、武术等36个大项。
中国向世界输出自己优势项目的运动员、教练,成为中外体育界沟通交流的桥梁,在为中国队培养对手的同时,也刺激了中国队自身的不断进步。体育中的“国际主义”有其积极意义。
在输出教练的同时,邀请国外运动员来华接受培训也是“养狼”的手段之一。
中国观众熟悉的日本乒乓球女选手福原爱,从5岁起就在中国教练的指导下,与中国选手一同参加乒乓球训练。讲得一口流利中文的她如今已经成为日本乒乓球的顶尖选手,并且在中日两国球迷中都颇有人缘。
曾与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争雄十几年的瑞典乒乓球队也有多名队员年少时在中国接受培养,日后成为乒坛名将。中瑞争霸也由此成为世界乒坛最激动人心、最鼎盛也最让人怀念的乒坛经典。
“养狼”需要远见、胆识和气度。体育无国界,不要动辄把“海外军团”与“爱国与否”联系起来。既然我们乐意日本教练率中国选手打败日本马拉松选手,法国教练带中国剑手战胜法国选手,韩国教练领一群中国姑娘击退韩国女子曲棍球队,那么我们为何不允许中国的女排教练率外国队赢中国女排,中国的体操教练领美国孩子压过中国选手?
同时,把“狼”养大,虽然会与我们“抢食”,但也能培养起我们的“野性”和“捕食能力”。输出教练、培养对手,虽然暂时会让我们失去一些优势项目的金牌,但能让更多的人陪你玩,使这个项目在全世界和奥运会上越来越有影响力,那最终的受益者不正是我们自己吗?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