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7月27日电 述评:从奥运村看地球村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 娄琛
27日举行的北京奥运村开村仪式意味深长:极富中国文化特色的朱红大门徐徐打开,犹如中国向世界打开了一扇欢迎之门。
北京奥运会,确实给世界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方位认识中国的机会:数以万计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和记者,数以百万计的观众与游客,还有数十亿人次的全球电视观众。借助奥运会这个超级传播平台,让不了解中国的人认识中国;让对中国了解不多的人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让对中国存在这样那样误解的人重新认识中国,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真实的中国。
北京奥运会,同时也让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进一步深入了解世界。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通过北京奥运会,宣传、弘扬、领悟奥林匹克文化,为东西方文化交融、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的成果而谱写崭新的篇章。
北京奥运会,更给多元的世界文化提供了一个交流交融、和谐共存的机会,像历届奥运会一样,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将在北京奥运会上增进了解、收获友谊。
作为奥运选手赛时之家的奥运村“诞生”于1924年巴黎奥运会,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让运动员得到同样的住宿待遇。如今,这里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4年一次的聚会之地,就恰似一个浓缩的地球村,一个兼容并蓄的地球村。
在北京奥运村,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为村民设有包括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在内的五大宗教礼拜场所;其他宗教人士也可以在宗教中心的静休室进行宗教活动。早在北京奥运村设计时,就努力在细微之处体现对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的关怀。
随着奥运选手的陆续入住,北京奥运村将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促进世界各地运动员之间的友好交流提供便捷的渠道,其中包括丰富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外国运动员可以在这里学汉语,起中文名字,欣赏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及民间艺术大师的表演。
“朋友和记忆”,这是外交官马丁·伯思担任过多届奥运会志愿者后最大的收获。如今他是北京奥运村的志愿者。42岁的伯思是欧盟委员会驻俄罗斯代表处的荷兰籍随员,会说英语、法语、德语、荷兰语、俄语,现在北京奥运村礼宾部担任志愿者。
在伯思看来,奥运会是全球的盛会,在任何一项国际活动中,都不可能像在奥运会期间这样碰到如此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奥运会提供了一个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机会,而这种交流,丰富了他的生活,也开阔了眼界。在北京,他已经作好准备结交更多朋友。
现代奥运会自诞生之日起,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多元文化,正是奥运会的魅力所在。
确实,人们因文化差异而欣慰,如果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差异的社会里面,那是何等枯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性别、文化、生活方式的差异,这个社会何等乏味!差异应该导致喜悦而不是导致冲突,这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而奥运会,或者说奥运村,就提供了允许并欣赏差异存在的平台。
伯思坦言,第一次去亚特兰大奥运会时,是抱着免费看比赛的目的去的,但后来,当志愿者就不是为了看比赛了,而是为了看一看这座城市和在这儿生活的人们,“奥运会不只是体育盛会,更是见证一种文化的难得经历”。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小小的奥运村,正在形象地诠释这一口号。
诚如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奥运村开村仪式上致辞时所说的那样,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团聚在五环旗下,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在共同生活的家园里一起分享北京奥运会的激动与欢乐,谱写出最令人感动的友谊新篇章,留下一生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