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9·11”事件后,“反恐”上升为国际社会的头等大事。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多次强调,奥运会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罗格主席的话并非空穴来风。在奥运会的历史上,有过两次恐怖袭击的流血惨痛事件。一次是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上,恐怖组织“黑九月突击队”袭击以色列运动员驻地,枪杀2名队员、劫持并最后杀害9名人质;另一次是在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奥林匹克公园发生爆炸,造成两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办好奥运,一定要以平安为重。没有平安,则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广大观众的安全都可能遭受威胁;没有平安,奥运会的参与度将大大降低,更无以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追求;没有平安,也无法传承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的奥运精神,这将是人类文明的重大遗憾。北京奥运会要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安全保障是首要前提。
对于一个国家和城市而言,举办奥运会既是荣誉,也是承诺。在这个承诺中,平安是其最重要的内涵。最近几届奥运会都很重视安保工作,这从安保费用就可以窥其一斑:2000年悉尼奥运会安保经费为1.98亿美元,两年后的盐湖城冬奥会猛增至4.9亿美元。而雅典申请奥运会时,安保预算为1.22亿美元,由于“9·11”的发生,安保不断升级,最后竟达到15亿美元。
中国人向来有句话:“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在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中,安全保障一直被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国家主席胡锦涛指示:“平安奥运重如泰山、奥运平安人人有责”。
众所周知,中国在保障社会安全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国内的安全环境一直良好,例如,中国有着十分严格有效的枪支武器、爆炸物品管制制度。随着奥运开幕式的临近,各种安保措施在全国相继开始实行,如机场、铁路等交通运输部门加强航空安检,北京地铁也实行了必要的安检,在一些重要场馆甚至部署了先进的导弹和战机……我们相信,北京奥运会一定会是一届平安的奥运。
让我们一起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