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楼坚述评
在阅读各国记者有关北京奥运会的报道时,每当看到赞扬北京组织工作的,总会油然而生亲切之感,也分外想探究是什么让这些西方记者写出了比较公正的报道。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们年轻、微笑的志愿者是“杀死”西方记者心中偏见的武器,他们给西方记者留下了最良好的第一印象。尽管英语有时还有些生疏,但微笑始终是世界上最好的解除武装的武器。
记者在新闻中心工作期间,经常在厕所看到一些工作勤勤恳恳的志愿者,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地工作着。正如《每日电讯报》记者吉米·怀特所描述的:“在新闻中心男子健身房厕所里工作的一个年轻人,他是如此热情地想向所有人展示水箱冲水开关是如何工作,以至于当有人在他面前关上门时,他会立即变得很沮丧。”
怀特这么说道:“这个可怜的家伙,他当初报名当志愿者时,肯定一心希望会出现在100米决赛跑道旁。可最终,他却要在未来三周内在厕所里每天待上12个小时。虽然这种分配不是他所情愿的,但这没有阻挡他的微笑。”
对于很多第一次来中国的西方体育记者来说,第一印象决定了他们写作的基调。而给予他们第一印象的,往往是第一个迎上前来的志愿者的微笑。友好些再友好些,尽职些再尽职些,那他们曾经因为阅读负面新闻而对中国拥有的偏见就会慢慢消融在笑容中。
沟通,永远都比任何抵制来得可爱,也更有效果。与其愤愤不平于西方媒体的偏见、恶毒攻击和傲慢,不如像媒体中心厕所区里那些默默尽职的志愿者们一样,用实际行动去化解壁垒。在我看来,那个因为站累了而靠在厕所外墙上休息的志愿者,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爱国者。
当然,工作还远没有做完。接下来,随着外国宾客越来越多,志愿者的任务也会越来越沉重。考验他们的时刻,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