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安晚报》:赢不是天大喜讯 输不再让人窒息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8日11:19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曹林

  奖牌榜天天更新,中国人有悲有喜。三大球上最有希望夺冠的女子排球输给了美国队,被寄望在家门口拿块奖牌的女足止步于八强输给了宿敌日本队,女子佩剑团体在大比分领先下被乌克兰队连续追分最终被一剑封喉,尤其是男足的溃败,这些败绩让国人很是不爽。而更多的是喜,男女团体体操双双夺冠,游泳击剑都创历史性佳绩,女射手从韩国人手中硬抢过一枚金牌,赛程过半中国在金牌榜上遥遥领先傲视群雄,这些让中国人兴高采烈豪情满怀。

  虽然中国人仍像以前一样在意比赛的输赢,看到本国选手输了比赛会很遗憾很不高兴,而看到自己的选手夺了金牌则会兴奋不已——但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悲喜感已跟过去有一种不同的精神气质:已经不再把赢得金牌当作天大的喜讯,好几天沾沾自喜谈论某块金牌;把一场失利当作灭顶的灾难和不可承受的噩耗,耿耿于怀中成为集体的心理阴影。是的,他们在那一瞬仍会有赢的兴奋和输的痛感,会惊呼会悲叹,但这些都只是很平淡很短暂的情绪,兴奋和痛感都不会过夜。隔天就会忘记了某块金牌带来的快感,一觉醒来就不会再回味失败的不快。

  是的,中国人还没有完全超越输赢,不能完全不介意金牌银牌,不能将胜负置于脑后而欣赏比赛过程,不能完全将胜负与民族荣誉脱钩——实际上尚没有哪个国家的国民能做到这一点,美国人就天天盯着金牌榜害怕被中国甩太远,韩国电视台一看到本国选手失去夺金机会就立刻中断转播——但他们至少已经能够不将输赢的悲喜带到第二天,很快会忘记输赢而回归平常,这也是一种平常心,相比过去是巨大的进步。

  首先,见过大世面的他们已经能对金牌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拿奥运金牌来说,中国至今在前后参加的八届奥运会上夺得的金牌早愈百枚,总数早已超日本成为亚洲之王,本届奥运会又已拿到三十多块。我们见过、见多、见惯金牌了,这东西对我们来说已经没什么稀奇,尽管每得一块我们还是会很高兴,但多块、少块、得块、失块对中国人来讲已不是喜讯或灾难了,金牌上不再过多承载着超越体育竞技和参与快乐的沉重意义,不再沉重得让人窒息得喘不过气来。

  然后,中国人已经有了强国的身份认同,不再过度依赖金牌证明什么。记得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曾屡获金牌的李宁跳马失手后,举国震惊难以释怀,不满、抱怨、指责和嘲讽铺天盖地。一个有着弱国心态、缺乏发展自信的国家太需要金牌证明自己,太需要金牌滋养民族荣誉感,太需要胜利鼓舞人心,所以这样的社会容不得运动员的失败,会把赛场失利当作一场国家性灾难。而今天这个崛起的强国已经不再过度依赖金牌证明实力了,输赢的悲喜更多是竞技性的,而不再与民族荣誉太多挂钩,不再赋予金牌过于沉重的意义,这是成熟和自信的表现。

  再就是,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东道主身份。中国人在此次奥运会上不仅是一个参赛国,更是一个东道主。他们知道世界的眼睛都盯着中国人,东道主要有东道主的大气,要有东道主超越国家意识的“世界观众”胸怀,成为每一个国家队的主场为每一个选手的精彩表现鼓掌,外国选手能在北京出色发挥这也是东道主的荣耀。于是,东道主的身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对本国选手的输赢看得更淡。

  前天,杜丽走出4天前首金失利的心理阴影而摘得一枚金牌。是什么力量让杜丽很快迈过了失利阴影呢?有她个人坚韧的意志,沉稳的职业素养,高超的心理调节能力——同时也有成熟的舆论对她失利的宽容、抚慰和鼓励,杜丽看到了“杜丽别哭”之类的温暖评论,收到了“杜丽加油”之类的温暖卡片,温暖体贴的舆论氛围让杜丽迅速摆脱了心理障碍,度过她一生中最难熬的4天,最终回归弹无虚发的神枪手本色。所以这不是杜丽一个人的金牌,而是所有中国人的金牌,这枚金牌中包含着中国人的成熟。(作者系媒体资深评论员)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