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齐鲁晚报:把目光投向那些被淘汰的英雄们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2日07:06   齐鲁晚报

  本报评论员 张金岭

  对他们来说,显然不是为了奖牌来的,而是为了参与来的,因为这个大家庭缺了他们,就是不完整的。他们的参与,就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尊敬。

  奥运会当然要争夺奖牌,但并不全是为了争夺奖牌,它也是人类大家庭的和平聚会。

  从这个角度说,竞赛和奖牌只是人类聚会的媒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借以实现交流、理解,也许是奥运会的另一个目的。正因为此,我们的目光不必只聚集在少数金牌上,有必要从菲尔普斯们身上稍稍移开,多关注那些和奖牌无缘的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们——他们为聚会而来,为友谊而来,为人类的温情而来。

  由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的运动员,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教育训练条件,都和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一个太平洋岛国的田径运动员,因为近年来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她的国家国土面积不断缩小,在自己的国家连田径跑道都找不到,奥运会前只好到邻国借用场地训练;一个非洲的田径运动员,从来没有使用过起跑器,在奥运会上第一次使用起跑器起跑,竟然把腿拉伤了……这样的运动员还有很多,他们的国旗从未在赛场上升起过,但是他们的到来,使奥运会成为一个完整的奥运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对奥运会的贡献,也许不亚于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纪录。

  和有条件派出庞大代表团的国家相比,一些小国往往只有几个人参赛,很多运动员甚至连基本的训练条件都没有,他们能在奥运赛场上亮相、夺牌,所付出的汗水和辛劳,是大国的明星们难以想象的。获得铜牌的多哥游泳选手布克佩蒂,之所以能参加奥运会,是因为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团结基金的资助,否则,根本没有条件来到北京;巴勒斯坦一位游泳选手第一次见到50米的标准泳道,第一感觉是“惊慌失措”,因为他平时只能在长12米的水池里训练。让这样的运动员和生活在美国这个最发达国家的菲尔普斯同场竞技,要创造奇迹是很难的。奥运会上竞赛成绩的差距,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但由于体育的商业化特征日趋明显,我们的目光便只能盯着菲尔普斯们,而不太可能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那些被淘汰出局的运动员们。

  全世界参加奥运会的204个国家和地区中,有80多个没有机会登上领奖台,本届奥运会有11526名运动员参加,绝大多数运动员和奖牌无缘。有的国家因为实力不够强,甚至只能派出“举旗选手”参加,对他们来说,显然不是为了奖牌来的,而是为了参与来的,因为这个大家庭缺了他们,就是不完整的。他们的参与,就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尊敬。

  一些还生活在前现代社会的运动员们,和生活在后现代社会的菲尔普斯们在同一个赛场公平竞争,既有温馨的一面,也有残酷的一面。更高更快更强,是竞赛场上的追求,但给那些被淘汰出局者更多的关注,以求得共同的进步,则应该是我们对奥运精神的另一种表达。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