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最新动态 > 2008北京奥运会闭幕式 > 其他 > 正文
为了告别的聚会
这是一次为了告别的聚会。虽然赴约前,我们早就知道了分别的日子,可是临到要说再见的那一刻,依然是如此难分难舍。因为你和我都知道,运动员们可能还会相约伦敦,我们也许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因为人的一生中能见到奥运会在自己家门口举办一次已数有幸了,我们这些“60、70”的人恐怕有生之年,很难见到北京,抑或是中国第二次主办奥运会。
一个国家要主办两届夏季奥运会的比例很小,迄今为止,也就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希腊享此殊荣。你当然也可把澳大利亚与瑞典算上,因为这两国除了各办过一届奥运之外,还在1956年合当过一回东道主。一个城市要想主办两届或以上夏季奥运会的难度就更大。屈指数来,也只有伦敦、巴黎、洛杉矶、雅典和斯德哥尔摩五大城市,他们两届奥运会间隔至少24年,长达108年。中国是否有可能在这个世纪再办一次奥运会。如果还有下一次的话,如果我们能重新再来,我对东道主的中国将有很多希望。
我希望我们变得更轻松随意。这一次我们毕竟是头一回作东,准备得太认真、太充分了。我们全民动员,方方面面;我们谨小慎微,惟恐挂一漏万;我们事无俱细,恨不得对所有的可能性都来一次实战演练。多了一些仪式的正规,少了些Party的即兴与放松。
我也希望我们变得更从容、自信。从北京奥运,我们认识到“批评是东道主的必修课”。对东道主的评头论足是各国传媒赛前报道的一大看点。这种挑三捡四一直持续到开幕式那一天,然后才会被激烈的赛事而冲淡明白了这理,我们下回再当东道主时,就能更心平气和,你说“空气质量”也好,你说“交通阻塞”也罢,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实说到底真正存心想搞坏,搞糟你Party的人很少很少,不过是有几个“淘气”的客人想给主人找些小麻烦,难得寂寞。我们对此犯不着大惊小怪,急着为自己证明辩解。
我还希望我们对金牌看得更淡。我们不一定非得都去关注中国得金牌的项目,我们自己爱看什么,看什么,净找自己个儿喜欢的体育赛事。哪怕我们国家在这个项目上无人参赛。我们将直播更多的比赛。我们给田径大户直播的时间像给乒乓球、跳水一样多。我们在街头巷尾听到的更多的是议论纪录,比分和赛事的精彩。我们不再是举国上下,老老小小,人人扳着指头天天在数奖牌。这种未来的淡化金牌的环境,使我们的选手轻装上阵,我希望“肩负13亿中国人的重托”这个句字不再出现。
我最后希望我们将欢笑多于眼泪。这届奥运,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太多太多冠军的眼泪。100块奖牌,领奖台上哭得比笑得多。所以17天下来,我们天天坐在电视机前被感动得稀里哗啦。我们陪着掉泪,我希望看到中国的冠军们也像博尔特那样跳段桑巴舞,纵情狂欢,让快乐洋溢竞赛场。毕竟在那一刻,我们有权利忘记训练,忘记所有的辛酸苦辣。
如果说1979年,改革开放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起步,那么29年之后,2008年,中国通过成功地主办奥运会,向世界宣告了他将三十而立,站立在东方的将是一个成熟、自信,从容与潇洒的强国。如果中国还能再有机会主办一届奥运会的话,不论是在北京、上海,抑或广州、香港,我相信,我们会办得更好、玩得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