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网:向获奖运动员致敬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1日15:0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奥运专电 题:向获奖运动员致敬

  新华社记者 刘铮、李柯勇

  中国射击运动员朱启南11日中午登上北京奥运会领奖台时,最终还是没忍住,伤心地哭了。四年前的雅典,他登上的是奥运会领奖台的最高处,而这次在家门口,他只能登上次高处。

  印度射击运动员宾德拉登上领奖台时,面露微笑。四年前,他没能登上奥运会领奖台,而这次,他一下站到了最高处,而且,拿下的是印度奥运史上首枚个人项目金牌。

  悲与喜,就这么一次次倾泻在奥运会领奖台上。然而,每次颁完奖牌后回响在全场的“向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奖运动员致敬”的呼唤,在这样的场景出现后,显得那么体贴和打动人心。

  向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奖运动员致敬,因为他们已经代表了人类体能、技巧与意志完美融合的最高水平;因为他们已经向世界奉献了最精彩的表演;因为他们从事体育训练长久以来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参加重大比赛承担的巨大压力。

  也许杜丽首日主场失利,给同是卫冕冠军的朱启南以莫大的压力;也许,赛前外界的厚望,让朱启南感到不安。男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他开场发挥不佳,被印度和芬兰选手拉开了距离。

  就在人们为他担心,担心他会不会越来越焦躁最终与奖牌无缘时,朱启南很快调整了状态。从第六枪开始,他终于振奋了起来,最后三发更是打出了平均10.5环的好成绩。

  能够在巨大压力且比分落后的情况下,迅速调整状态,甚至反超最终获得铜牌的芬兰运动员哈基宁,这足以让我们向朱启南致敬。这背后是坚强的决心和雄厚的实力,我们不能因为他没有获得金牌而无视这一点。

  只是宾德拉的状态实在神勇。上届奥运会的第七名、这次资格赛的第四名,居然在决赛中10枪一半打在10.5环以上。在卫冕冠军朱启南状态回升、成绩越来越接近的情况下,最后一枪凝神静气居然打出了10.8环!

  都说射击比赛运动员的心理容易受到其他运动员成绩的影响。然而,强中更有强中手。当宾德拉最后一枪正中靶心的画面出现在人们眼前时,虽然观众们知道中国运动员已经夺金无望,但依然为这位印度运动员出色的表现和坚强的意志而鼓掌、欢呼。

  比赛结束后,宾德拉面带微笑,接受祝贺;而朱启南神情黯淡,埋头整理自己的器械。当站在领奖台下时,朱启南先是眼圈发红,而他登上领奖台时,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用手擦着眼泪。

  没有必要遮掩自己的心情。没能卫冕,没能发挥最好水平,伤了心就大大方方哭出来。体育比赛胜负难料、悲悲喜喜,这是体育的魅力所在。

  当看见三位获奖运动员站在领奖台时,记者突然在想,下一次站在这黑马迭出的奥运会射击领奖台上的人是谁呢,顺序又是怎样的呢?但不管是不是中国运动员,是怎样的顺序,让我们都为获奖运动员喝彩,向他们致敬!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