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霏
周余愚有本珍贵的签名本,上面集中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体育界许多名人的签名。翻开1936年的那几页,那些熟悉的名字和关于奥运的记忆都会涌上他的脑海。
那是前往柏林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的途中。在摇晃的船舱里,老友陈宝球在周余愚的签名本上这样写道:“我们在运动圈里一齐努力了十年了,你还回想吗?在十年前的虹口队,十年中的白虹队,现在呢!中华队。同志啊!努力罢!将来还有更雄伟的队一同去参加哩!”1927年,年仅19岁的周钦良在上海万国竞走锦标赛中夺得冠军。就在这一年,他改名周余愚。他向众人解释:“余即我,愚则愚公。余愚立下移山志,苦练十年进奥运。”由于成绩出众,周余愚当仁不让地入选奥运会代表团。眼见“苦练十年进奥运”的梦想即将提前实现,怎能不激起周余愚强烈的斗志。然而,和中国代表队的其他选手一样,因一路舟车劳顿和水土不服,周余愚在奥运会50公里竞走比赛中仅获得第21名和最佳姿势奖。
在归途上,周余愚想起赛场边与自己攀谈合影的欧文斯,这位黑人名将,在当时欧美人的歧视和排挤下努力创下自己的辉煌,我们中国人一定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超越。
签名本在奥运代表团中传递着。文质彬彬的篮球教练舒鸿用端秀的笔迹写下“澈始澈终”四个字;憨厚直爽的足球小将贾幼良则以“自强不息”来共勉。当签名本递到第二次代表中国出席奥运会的刘长春手里时,这位短跑名将停顿了一下,郑重其事地写下:“余愚兄:准备着一九四零年名振三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