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北京奥运什么最能打动人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4日04:53   人民网-人民日报

  北京奥运会什么最能打动人?何振梁先生一语中的:“是中国人,是中国人的形象。”

  的确,人们或许对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的竞技场面已经模糊,但两次奥运会上日本观众的自律和韩国观众的微笑,却让人至今记忆犹新。

  在这个意义上,每一届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场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国民素质的集中展示。这种展示,不仅包括东道主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更包括场外公众的言行举止。

  因此,当北京提出“人文奥运”的理念时,很快得到了世界的赞同;当有人提出既要夺得比赛的金牌、又要夺得文明的金牌时,立刻赢得了国人的响应。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一些赛事中,少数观众的表现却不够礼貌。例如,在本届奥运会首金的争夺战中,中国运动员没能夺金,部分观众就提前离席。

  已故美国著名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的确,奥运的赛场上,只有选手,没有敌人。一样的执着,一样的拼搏,每一名出现在赛场上的选手,都值得我们去理解尊重,去为之鼓掌呐喊。

  许多人认为,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中,最难实现的是“人文奥运”。然而,“人文奥运”恰恰是最能体现北京能否成功举办奥运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于“人文奥运”,季羡林先生这样诠释:一是宣传中国优秀文化,一是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就是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让全人类都感受到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非凡魅力;中华文化素来具有开放的情怀,举办奥运会,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交融,让我们对“和平、友谊、进步”与“更快、更高、更强”有了更深的感悟。

  “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我们期待着,每一个观众都能通过自己的文明举止,展示出中华民族的良好精神风貌,也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理解。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