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中国射击、射箭队征战北京奥运会 > 其他 > 正文
集体主义中国和个人主义美国
你可以把最个人主义的社会(例如美国和英国)归为一个集合,把最集体主义的社会(如中国和日本)归为另一个集合。
……
这个开幕式提取自中国悠久的历史,但最突出的特点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像一个人一样行动——像一个人一样击鼓,像一个人一样起舞,按照精确的编队疾走而不会绊倒或者冲撞。我们以前也曾经看过集体一致性的展示,但这是目前的集体主义——和谐社会的高科技版本,背景是中国奇迹般的经济增长。
……
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事件。它还是文化事件。和谐集体的理想可能变得像“美国梦”理想那样有吸引力。(《纽约时报》8月13日)
点评:我们重视和谐与责任。开幕式宏大豪华,堪称集体主义的盛宴。中日参赛选手在竞赛中非常讲求团队精神,队员们也很规矩、谦虚,这是他们的文化传统。不过个性的张扬和热爱集体并不矛盾。“传奇英雄”菲尔普斯就非常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四年前在雅典主动将夺取金牌的机会让给了队友,实现了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完美结合。而越来越多在举国体制下培养出的中国运动员也变得越来越有个性,这对他们提高运动成绩很有帮助。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集体和谐、以人为本都是一种普世价值观。
有多少赛事报道让人失望
连续几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的实况转播,我发现大多数主持人“解说”的是观众已经看到的东西。而且不知怎么,作为“专业人士”的他们,好像比我们这些普通观众更容易激动。除此之外,我听不到更多我想了解的幕后新闻和专业分析。
……
我很理解解说员的心情,他(她)确实是真心真意为赛场上的中国运动员紧张担心,但他(她)把自己当成了普通观众,全然忘记了自己应该是观众欣赏比赛的引导者。
……
如果传媒成为缺少一技之长、没有专业门槛的行业,那么遇到重大事件,媒体人就只能僵硬夸张和无节制地渲染一下自己平时没有机会表达的激情。(《中国青年报》8月13日)
点评:解说员不仅要专业,更要公平。比如体操解说,金宝成的专业和马艳红的公平达成了很好的默契——前者甚至可以给运动员打出和现场裁判一样的分,后者则不忘对外国高水平运动员大呼精彩。除了对胜利者拼搏精神的赞誉、对失败者的尊重、对过失者的理解,还更应该多一些专业分析,让体育迷们在欣赏奥运会时能更过瘾。中国体育解说员正逐渐向体育评论员过渡,专业、客观是起码要求。
谭宗亮愧对祖国说得太重了
谭宗亮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练了23年的射击,参加了四次奥运会,只拿到一个铜牌有点愧对祖国。
……
观众已能用平常心看输赢,教练和运动员自身也应摆脱金牌情结,回归体育竞技的本源。让金牌承载着“欠账”和“愧对祖国”的负担,从竞技角度说,带着心理压力参赛未必有利于临场发挥;从分享奥运的喜悦而言,参与比赛、享受比赛的快乐心情自会打折。(《广州日报》8月13日)
点评:“惟金牌论”早已经过时,不过由此倒可以说一下国人对待银牌和铜牌的态度。在中国军团以平均每天3枚金牌的速度前进时,银铜牌很容易被淹没,因为这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这也是为什么印度射击冠军宾德拉,看到痛哭流涕的朱启南时一脸不解:“他拿了银牌,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要哭呢?”俄罗斯、德国等体育强国此次出击奥运都将奖牌数放到了更高的位置,银牌、铜牌应该得到和金牌同样的待遇。这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更全面的指标,也让选手们能从奥林匹克运动中分享到更多的欢乐。希望下一次没能站到最高领奖台的中国运动员们,能高昂着头爽朗笑一次。
菲尔普斯,你在水立方里悠着点
菲尔普斯确实前无古人。
……
一个“泳王”要像菲尔普斯那样参加8项比赛,并不仅仅是比赛8次。每一项几乎都要预赛、半决赛、决赛一口气游下来,一天游两场是家常便饭。菲尔普斯的项目又多是200米和400米,非常消耗体力。以他的天分,头几天三破世界纪录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真正的考验还在强弩之末的时刻。奥运会好手如云,有的不显山露水,专攻一项。菲尔普斯如果过度疲劳,就有可能被别人爆个大冷门。(《新闻晨报》8月13日)
点评:提醒菲尔普斯,其实就是希望他能打破更多纪录,尽管他已经成为历届奥运会夺取金牌最多的“多金王”。不过他似乎不需要太多的提醒,一方面竞争者不多,另一方面他也在预赛复赛中有意识地保存实力。但看看“菲鱼”领先众人率先触壁后的那种表情,已经从当初的兴奋变成了现在的麻木迟钝。尽管他不断地打破世界纪录,但不知道观众们是否会觉得有一点无趣。已经有一种声音说,如果菲尔普斯继续夺冠的话,将可能导致他的队友非常难堪。其实,这样的担心倒不必。只是从纯观赏的角度,一次次看到那个已经神情麻木的菲尔普斯一次次机械地走上最高领奖台,总觉得少了点刺激。
本报记者 黄一可 编录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