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的奥运赛事的主要场地在北京,北京各报利用地域和人缘的优势,用尽浑身解数。
这次奥运报道,最卖力气的是《北京晚报》。它把原有专版的多数,都临时改造了奥运专版,均冠以“08奥运”为前缀版题,然后从“今日××”,今日金礼、直击、争峰、传真、之星、风光、指南、点睛、互动、论语,等10个不同的报道切入角度。即使没有时间一一细看奥运新闻,仍然可以从要闻版的最后一版“今日速读”中了解一天的奥运要闻。
该报发挥其北京人缘熟的特点,发表了多条其他报纸没有的新闻,例如《老布什递上手帕》、《保安领路新西兰游客笑了》,都是很有人情味的独家新闻。
《北京青年报》把大约三分之二的版面贡献了奥运报道。除了作为要闻的奥运新闻外,它开辟了《瞰奥》专页20版,不仅提供奥运新闻,也有几个版为读者提供了必要而及时的知识。该报对于中国男足的批评也是尖锐的,一个专版的标题是《国奥输球又输人》,不过主题照片给了男足面子,是一位男足啦啦队女生掩面哭泣,意味深长。
北青报的独家新闻比北晚报大气。它报道了赛场擦地板的志愿者,报道了体操赛场的引导员、提包员(标题是《退役老将,做志愿者一样圆梦》),他们是以往有过很多成绩的退役职业体操运动员!特大主题照片是前体操女运动员陈曦引导中国队入场,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新京报》的奥运报道似乎比北青报又多了一份理性。8月14日它的专版头条新闻标题只有两个字《解脱》,报道了中国男足的最后赛事。新京报的要闻版报道奥运版题均为“奥运城事”,分为播报、揭密、民生、街区、热点、人物、世界眼等版面。它的“揭密”独家新闻颇多,例如14日A07版头条《空军一号5天喝掉百顿油》,还配有漫画示意图。这个选题反映了当事记者的职业敏感。
《京华时报》是目前广告额居北京首位、全国第二的市民报纸,它的奥运报道特点是实在,不是铺张。其要闻版的版名为“北京时间”,显然以时间取胜。该报的奥运专版名为《赢在北京》,48版(含广告),最后有四个版的不同风格的评论:赛评、胡同、星语、茶馆。若想较为单纯的了解奥运新闻,京华时报最适宜,其评论浅显,但京味十足,北京普通人愿意看。
北京的报纸奥运报道都比较好看,但同质化严重。如何挖掘出较新的报道话题,开阔读者关于奥运的眼界,尚需要努力。金牌意识弱一些,奥运人文精神强一点,是北京报纸奥运指导思想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