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体坛周报:奥运三种姿态 杜丽鞠躬感动教育国人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5日12:13   体坛周报

  六天前,杜丽让世界为之惋惜;六天后,同一个杜丽又让世界为之惊奇,她终于大翻盘,射落了一枚金牌。赛后,她对现场采访的记者说了一句让人无不动容的话:“这几天太难熬了!”然后向观众深鞠一躬……这一躬的含义极其丰富!当时我就在想,作为观众受得起“金枪姑娘”的这一躬吗?是不是得反过来,观众更应该向她深鞠一躬啊?

  在奥运赛场上,你经常可以发现,观众看不同的比赛项目,会有不同的姿态。甚至存在着看人下菜、鞭打快牛的问题。

  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高姿态:姿态一高,企盼就大,要求就严。中国女排输给古巴队,许多人简直像塌了半边天,沮丧、堵心,叫喊着悬啦悬啦,金牌要飞!金牌又不在我们的口袋里,哪来飞不飞的问题?中国女排现在手里有的只是上届奥运会的金牌,北京奥运的女排金牌还在国际奥组委的保险库里,飞不了的。凡比赛就有悬念,就有输赢,这也正是体育的魅力所在。这种一厢情愿的高姿态,曾参与破灭了杜丽的首金梦,也给谭雪等一批有能力夺金牌的奥运高手帮过倒忙,现在又轮到中国女排了……所幸女排的姑娘们心态很正常,她们的教练陈忠和在赛后对记者说,“这是开赛以来打得最好的一场比赛。”

  高姿态会形成高压。若是十三亿人的高压加在一块,还不能压垮,那用“伟大”来形容杜丽,都不算过分。

  第二种是低姿态:观众姿态的高低,有时要靠那项运动的灵魂人物引导。纵观北京奥运的中国军团,以游泳队的姿态最低,却非常智慧。甫一开赛,张亚东教练就借媒体采访之机,把身段放得很低:“中国游泳队没有资格高调,我们只能把预赛当决赛打,不能跟别人比,让每个队员跟自己比,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成绩,经受大赛的锻炼。”

  国人也确实没有对游泳队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他们沉寂的时间太长了。可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在菲尔普斯光焰万丈、一手遮天的情况下,中国队老有惊喜传来。先是张琳不声不响地拿了200米自由泳的银牌,继而是庞佳颖摘了自由泳的铜牌。到第六天中国游泳队竟在水立方掀起了高潮,一时风头盖过了美国队和澳大利亚队:18岁的小将刘子歌和焦刘洋,双双打破200米蝶泳世界纪录,分别获得了金、银牌。

  这是个重要的标志,自北京奥运会开始,中国游泳队走出了低谷,走出了沉寂,在某些项目上已经具备了与世界强队争锋的实力。卧薪尝胆许多年,低姿态却有高水平,帮助了中国游泳,也让国人大喜过望。

  还有一种低姿态,取决于观众对那项运动水准的感觉。比如对中国男篮,国人的标准就出奇得低,媒体以及赛场上公开喊出的口号是:“少输就是赢!”这叫什么话?输就是输,赢就是赢,奥运赛场上只有这两种结果。到了中国观众这儿,却变成三种结果,并奉行不公正和不公平的双重标准。女排就必须夺冠,男篮这个剩宝贝儿只要少输点就不错,谁叫外国队那么强大呢!溺爱得有些不讲道理,这自然会惯坏一些人。比如男篮一输了球就将责任推到体力不支上,好像我们还在度荒。怪体力不如人家已经怪了几十年,就找不出点别的藉口了?体育运动哪个项目不需要体力?比如举重、游泳、柔道等等,为什么只有你老喊体力不行?莫非中国男篮就得一直输下去?

  第三种是无姿态:比如对中国男子足球,随你怎么踢,国人根本就不指望,也懒得指望,似乎是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写到此我忽然悟到,杜丽给观众鞠躬致谢是由衷的。有什么样的运动员,才会有什么样的观众。观众会影响运动员,运动员也在教育观众。杜丽不就在感动和教育国人吗?要求十三亿人都采取一个姿态是不现实的,别看人们嘴上说,看比赛要有一颗平常心,持正常的姿态,可在激烈得一定要分出输赢的赛场上,什么样的姿态才算是正常态呢?连韩国的僧侣都跨国来为韩国队加油助威。按理说出家人已经跳出三界外、六根清静了,尚且带着如此强烈的倾向性,何况是迷恋奥运的凡夫俗子?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