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体坛周报:加拿大一和未开 国民热议国家支持不够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5日12:29   体坛周报

  奥运开赛以来,加拿大队还是一和未开,在金、银、铜牌榜上都是一个大大的零蛋。加拿大代表团此番内定的目标虽然没有谈具体的奖牌总数,但跻身于总奖牌榜前16名可是出征前加国奥委会对加国百姓许下的诺言。难怪这几天加国上下议论纷纷,大小媒体言辞激烈:“难道这就是我们四年一度的奥运梦?!”我倒是对加国民间反响更感兴趣。

  反响之一当然是失望。有位网民说:“这是怎么了?我们成了G8国家中唯一没有拿牌的。”

  失望既面转化为愤怒。一向平和的加拿大人这回也心里搓火。8月14日,男子200米蛙泳决赛成了导火线。有望拿牌的迈克·布朗以百分之九秒之差与铜牌失之交臂。CBC电视台直播,收视率极高。

  比赛进而时已近加拿大深夜。不到一个小时,CBC网上对布朗未夺牌发表的贴子就有146条。没有人对运动员横加指责:“布朗你尽了最大的努力,你不用说抱歉。”“我看要出来谢罪的是加国管体育的官员们。”更有甚者呼吁如果以后几天还颗粒未收的话加国奥委会主席该引咎辞职,一并带上负责给体育拨款的部长先生们。有一位网民的条上说:“今晚我睡不着,我正在给总理写信。我得问问他是不是早已预料到加国选手成绩不佳?”

  民众的反响声中当然也不乏辩解与自嘲的。“我们加拿大是冬季国家。我们的国球是冰球。至于夏季奥运会么,我们就让给澳大利亚玩一把。”

  失望、愤怒也好,自嘲、辩解也罢,传媒与民众舆论有共同:矛头焦点指向政府对体育的拨款。

  加拿大政府每年度用在体育上的预算是一亿两千七百万加币。一位奥运级选手每月拿到的政府免税补贴是1500加币。这将用于他的日常生活与训练。来自企业的赞助大约是每年400万加币,摊到每一位选手身上的,就是杯水车薪。有一次,我在加国的电视台上看到一个这样的专题片。说是有一位皮划艇世界锦标赛上得过牌的选手,不得不去快餐店找一份零工,以便支付出每月的房租。如此境遇之下,不少选手很难集中全力训练,更顾不上营养与恢复了。我当时就掉下了眼泪,想到我们中国国家队的选手,在“举国体制”下倍受呵护,生活上的大小琐事都是一并由队里来帮忙打理。

  和我一样心痛国手的加拿大人不少,许多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自发地给加拿大运动员捐款。有的人是选择一次性捐赠,有的则是让自己的银行每个月从账户中汇去固定的一个数目。我的支票是寄给加拿大皮划艇队的一份很小的心意。因为是这些国手的表现,让我这个从前的足球迷、围棋迷爱上皮划艇这个项目。

  民间的捐款终究是小头,这大头还得靠国家。今年早些时候,保守党政府许诺要在全国范围内促进竞技体育的水平,不惜追加拨款两千四百万加币,希望就此帮助更多的加国选手登上奥运领奖台。不过要看到它的收效至少还得等到2012年的伦敦。因为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何况加国是冬、夏季奥运会齐头并重的国家,冬季项目至少分掉这一半的款数。所以说,相对于加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保守党政府的这个看起来激动人心的预算,其实决心与力度还不够大。难怪有人发出这样的责问:“Where did all that OIL money go?”我们从石油里挣来的钱都到那里去了?众所周之,加拿大西部的石油与矿产在加国的经济中举足轻重。除了追加政府对奥运选手的拔款,增加对全民体育,尤其是青少年体育的资金也十分重要。有一位颇为理性的加拿大朋友建议:“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医疗保险基金中拔出一部分来用于体育。”加拿大是公费医疗体制,有别于美国与不少欧洲国家,对此他们一直很自豪。“让青少年们从事更多的体育活动,一来可以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后备军;二来也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这样少生病吃药,我们公费医疗的用款就会减少。”此君言之有理。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44枚奖牌,到1996年亚特兰大的22枚,到2000年悉尼的16枚,到2004年雅典的12枚奖牌,加拿大在夏季奥运会的成绩每况愈下。但愿加拿大队在以后几天的传出捷报;但愿他们不虚2008年北京之旅;但愿加拿大开门不红,结尾红。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