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王勇钢
赛程已经过半,中国队的金牌数扶摇直上。而更多国人喜欢的戴着各种光环的运动员大腕即将登场亮相,他们在乒乓球、体操、田径赛场将向各自的单项金牌发起冲击。如果他们能够听到,想对他们说,忘掉头上的光环,抛掉一切,也许才能得到想得到的东西。
在已经取得的27枚金牌中,该得的绝大多数都得了,能冲金的许多也得了。但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本届奥运会的金牌运动员普遍年龄较轻,最小的龙清泉才17岁,而赛前看好的不少老将却纷纷落马,令人扼腕。
是老运动员们心理压力太大,还是小运动员们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些因素也许都有,但说穿了,根本原因还在于舍与得之间的关系。
上届奥运会的诸多冠军,他们带着卫冕的目标而来,自然承担了比别人更大的压力,有媒体与观众等外界的,更主要的还是自己的。他们身上笼罩着一层光环,这就无形之中给思想增添了负担。有关注是正常的,因为你是卫冕冠军。关键在于你能否正视这种荣耀,简单地讲,就是舍弃。只有在比赛中尽量忘记自己冠军的身份,才能化解由于荣耀而带来的种种压力,以一个新手或未成名者的姿态,充分发挥出最佳水平。反之,则会因患得患失,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
与带着遗憾的老将相比,小将的成功则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庞伟、郭文珺、廖辉,他们不是没有压力,但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没有包袱,没有光环,该舍掉的都舍掉了,就能充分发挥出水平,得到登上最高领奖台的待遇。
颇具意味的是,杜丽在丢掉首金后,放下包袱,勇夺另一项目的金牌,也为自己重新正名。
110米栏的刘翔最让国人期待,也最让国人看重,作为卫冕冠军,刘翔的压力可想而知:身负全国民众的期望,自己有伤在身,罗伯斯状态的神勇———真的希望他能冷静面对,忘掉奥运会,忘掉卫冕冠军,忘掉一切的一切,也许真的抛掉了这一切,实力出众的刘翔会战胜同样实力出众的“罗伯斯们”。
舍与得,其实不仅针对运动员,于我们来说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