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青年报李鸿文:投入地爱一次 你可得金牌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7日16:03   中国青年报

  李鸿文(时事评论员)

  投入地爱一次,你就可得金牌。这枚金牌被海外媒体授给了中国观众。

  赛程刚过半,高潮戏田径项目才刚刚展开,香港《明报》按捺不住兴奋之情,在社评《竞逐激烈精彩纷呈,中国奖牌丰收可期》中,对本届奥运的“精彩”、“惊奇”打了高分。社评提到,在各个比赛场馆,观众为运动员打气呐喊之声,震耳欲聋。当田径项目正式展开时,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气氛将会热爆。运动员奋勇争先,观众热情投入,都将共同创造一个成功的北京奥运。

  中国运动员的表现成了最精彩、最动人的亮点。香港《大公报》社论认为,中国运动员的光亮不仅来自坚强的夺金意志和决心,还有比赛过程中展现的人情、人性光辉和欢乐、祥和心态,这才是更值得激赏和感动之处。中国运动员以往虽然屡屡在奥运会和其他体坛盛会上“披金挂银”,但从香港市民眼中看来,他们“负担”太沉重。而这一次则来了个180度的转变。连日夺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不论是男团体操六虎将、还是女团体操六小花,一个个都精神振奋,夺金后激动的泪水映照着灿烂笑脸。一些小伙子、小姑娘还顽皮的咬金牌、扮鬼脸,表情轻松愉快,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社论分析道,运动员的良好竞技状态,也有观众的功劳。

  杜丽夺冠后热泪盈眶地表示:“无数人的支持鼓励,让我坚信,我不能放弃!我真的很感谢大家!”香港《文汇报》就此在社评中提出,运动员和观众的心态,是东道国人民奥运心态、民族精神的一扇窗户。从卫冕失利到再获奥运冠军的过程中,外界不仅看到了杜丽超越自我、勇于拚搏的顽强意志,更看到了中国观众为失利者打气的成熟心态和奥运精神。

  美国《国际日报》发表邱岭的评论,提到中华台北棒球队以5∶0击败荷兰的那场比赛,说比赛气氛让中华台北运动队享有主办国优势。血浓于水,观众卖力地为中华台北队加油助威,完全在意料之中。

  法新社也注意到了中国观众的表现,说外界对中国观众的赞扬几乎众口一词。场馆内的奥运激情显然是中国现在高居金牌榜首位的其中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这种爱国主义热情,并没有像外界所渲染的那样,演化成敌视外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奥运精神的精髓,是“重在参与”。这不单单是对运动员而言,对赛场内外的观众来说也一样。欣赏成功、宽容失败,重在参与、重在分享,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既为胜利者喝彩,也为失利者打气,才是体现奥运精神的成熟观赛心态。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乐观。新加坡《联合早报》一篇评论就有“冷思考”。于泽远先生在文中提到他和朋友一起观看女子50米步枪决赛的经历。每当杜丽瞄准时,有位朋友就大喊“满环”,而当杜丽的竞争对手瞄准时,这位朋友就大叫“脱靶”,这种“爱国热情”令人多少有些愕然。作者认为,情绪的过度表达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个别比赛场馆中出现的嘘声更是不合适宜。如果任由一些过激情绪不恰当释放,使原本无可厚非的爱国热情演变成轻视别国、排斥国际主流价值的自大心理,就有违中国举办奥运的良好愿望——这样的“冷思考”,其实是热心肠。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