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汪大昭:中国需要“把球打好”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8日05:3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截至8月17日,中国夺得的35枚金牌当中,球类项目只取得4金,虽然多数球赛还不到争金时刻,但中国有希望冲击的球队很少。与整个代表团的优异成绩相比,老百姓最喜爱的球类项目不大提气,有些项目还不如过去。接下来,除乒乓球外,其他各队大多难有作为。

  早在2001年,体育界总结悉尼奥运会参赛得失之时,有人提出保持金牌总量稳中有升,调整夺金项目结构,重点在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和影响很大的三大球有所突破。作为战略目标,没有反对意见,但要具体实施,又挺复杂。球类项目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支持,改革力度较大,发展不平衡也显而易见。

  综合运动会上,球类金牌少,投入大,不做重点也罢,水平不高的队伍只要打得不太难看,也说得过去。但是,大众体育的普及,全民健身的开展,离不开各项球类运动,备受关注也在情理之中。手球、棒垒球、曲棍球、水球,要说爱玩的人少,还像是个理由,但练跨栏、击剑、举重、柔道、跳水的人就很多吗?打球的人倒是多,以篮球为最,可是,水平的提高并不能令人满意。足球的大赛成绩令人伤心,久之,大人不愿再让孩子们参与,连享受其间乐趣都成问题,又怎么能“奥林匹克”呢?

  一些球类项目平时少有过问,直到大赛才关注成绩,何来可用人才,又何来实力与经验?比赛尚在进行,不是追究责任和探讨根源的时候,可是每及兵败,就想到“从娃娃抓起”,过后又是急功近利,恨不得一抓就灵,没个长性,何谈提高?

  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反映出大众的文化传统,大赛有得有失本属常有之事,但把没戏的项目撇在一旁,围着金牌转,也不够“奥林匹克”。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