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西都市报:金牌“井喷”是正常东道主效应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8日07:36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北京奥运会赛程刚过9天,中国队金牌数已超过上届。国人狂喜之下不禁暗自盘算:照这架势,突破四十也不算稀奇。

  其实,这种“奥运主办国金牌井喷现象”在百年奥运历史上十分常见,行话可称之为“奥运东道主效应”。中国军团在北京的“爆发”,正是该效应在起作用。

  让我们来看一下以下数字对比。日本在1964年之前的两届奥运会上均只获得4枚金牌,但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如火箭升空达到16枚;西班牙自莫斯科奥运会到自己主办奥运会之间,每届都只收获一枚金牌,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一下蹿升到13金;韩国借汉城奥运之机勇夺12金,前所未有地跻身金牌榜四强行列,而之前他们的奥运“金库”里总共只有7枚金牌;悉尼奥运会上澳大利亚喜获16金,而在之前的10届奥运会上,他们的金牌数从未达到过两位数。

  把“奥运东道主效应”发挥到极致的,当数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苏联和美国分别在自己的家门口狂揽金牌80和83枚,分别比平常情况拉高了三四十枚。当然,那两届奥运会因为双方相互带头抵制,只能算半个世界的奥运,金牌的含金量打了折扣。

  根据历史经验,“东道主效应”使金牌数上浮10枚左右是很普遍的情况。因此,如果中国这次获得40来块金牌,也完全符合国际惯例。

  一个国家从获得举办权到奥运正式举办,一般有7年时间。这7年的筹备不仅是场馆和赛事的准备,当然也包括训练的强化,政府和民间都加大了对体育的投入,民众对体育的关注和喜爱也因此达到一个高峰。而主场作战极大地激发了本国运动员的训练热情和比赛斗志,一些原本将退役的老将因此延长了自己的运动生涯,而更多的适龄选手则牢牢抓住这“天时、地利、人和”的难得机会,艰苦训练,勇攀高峰。因此,奥运会其实是一个国家竞技体育7年甚至10年能量储备、积蓄的总爆发。 据新华社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