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拼搏背后,轻松自在
破奥运纪录的博尔特非常放松,还未等主持人念到自己的名字,他便用搞怪表情和拉弓射月的动作赢得观众的掌声。百米大战冲刺阶段,博尔特耸起肩膀,只用了两大步,“迈”过了终点线,并握起左拳狠狠砸在自己的胸膛上,爆发出一声怒吼。
北京奥运会是激情四溢的盛会,也是轻松自在的盛会。会搞怪的不仅是博尔特,还有向来对外形象严肃的中国选手:
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上,龙清泉将杠铃抛在地上,在场上欢呼雀跃的样子,令观众由衷欢笑。他经典的吐舌头的造型,被网友们拿来和《功夫熊猫》中的熊猫“滚滚”放在一起对比,为他赢得了“龙滚滚”的美名。
为中国代表团拿了首金的陈燮霞,表情也相当“鬼马(广东话,意为有趣)”。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她不停地做着鬼脸,击掌相庆后,她忽然一撇嘴,“这么高兴的事,敢不敢亲我一下嘛,哈哈!”这个爱笑活泼的番禺姑娘,赢得了所有中国人的心。
现代奥运创始人顾拜旦说: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拼搏背后,在奥运会上,我们看到一幕幕令人开心的画面:意大利选手安德烈亚·明古齐斩获男子古典式摔跤84公斤级金牌后,余兴未消,一把揪住教练作势要摔;女足E组比赛中,中国队以2比0战胜阿根廷队,中国队球员韩端掀开上衣,露出画了红心的自制T恤庆祝进球……
过去,我们心目中的奥运英雄形象,是不怕困难、不苟言笑、拼命三郎似的选手。充满人文精神的奥运改变了我们,其中之一就是我们懂得了输赢虽然是扣人心弦的悬念,但不再是唯一的终极目标,享受过程、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才是根本。
荣耀背后,一路艰辛
8月11日,是举重选手张湘祥的荣耀时刻。“万岁!”当张湘祥在奥运会男子62公斤级举重比赛中夺冠后,直播这场比赛的英国广播公司(BBC)评论员忍不住大喊。当国歌演奏完毕,张湘祥走下领奖台,双腿跪倒在举重台上,深情地向四个方向磕头感谢。
荣耀背后,这一路走来太艰辛。张湘祥算得上是少年得志。2000年,才17岁的他就获得了悉尼奥运会的铜牌。2001年,他轻松摘下了九运会男子举重的金牌。但2003年,由于医生的疏忽,针剂打进了训练受伤的张湘祥的腰椎。他休克了3天,与死神擦肩而过。
因为伤病,张湘祥的成绩一落千丈,也因为伤病,他被挡在雅典奥运会的大门外。近3年的养伤时间,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张湘祥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北体大教练的带领下独自进行恢复性训练。2008年,张湘祥终于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宣告自己仍是生活的强者。
8月19日,是体操选手李小鹏的荣耀时刻。这一天,他拿到了人生的第16个世界冠军,第四块奥运金牌。这一天,他超越前辈李宁,成为中国历史上拿到世界冠军最多的体操选手。
这位“超越李宁的新传奇”,也曾经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了整整两年。2005年十运会上,他的脚受伤了,不得不前往美国接受手术治疗,这样,他缺席了2006年世锦赛。2007年初,他的右脚第五跖骨粉碎性骨折,直接导致他无缘2007年世锦赛。两年间,他成为场外焦急而寂寞的看客,看队友的环间飞舞、杠间穿行。当有人作出“李小鹏可能因伤无缘北京奥运”的大胆预测时,李小鹏熬过艰难和寂寞回来了,而且气势如虹!
世人只看到体育明星在台上之潇洒扛鼎,鲜花簇拥,却不知其荣耀背后,浸润了多少汗水,饱含了多少磨难。张湘祥和李小鹏不是唯一为金牌饱经折磨的运动员。29岁的老将、蝉联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的张宁,1994年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就输了,坐了近10年的冷板凳,她终于拼到一姐的位置……
荣耀背后,每一个冠军都有故事,每一个参与者也都有故事。我们会记住这一个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