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娴
不知不觉中,北京奥运会已近尾声。同行中,有人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回家。
早上起床,去往绿色家园媒体村的餐厅,一路上,遇到的志愿者,主动微笑招呼。二十多天来,我已习惯了这样的一种问候。
这是一个美丽的北京之晨。空气清新,蓝天敞亮,绿树养眼,河水清澈,微笑暖人。一位同坐绿色电瓶车去餐厅吃饭的西班牙同行说:“这里的环境,跟欧洲差不多。”
越变越好的环境,是我们长期以来为奥运会做出的努力。为兑现奥运会空气质量方面的承诺,中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比如车辆单双号限行、关停城市周边重污染企业等。当然,环境变好,变美,也意味着普通百姓环保意识的加强。仍然记得开幕式结束当晚,9万观众退席,留下的是一个整洁、干净的“鸟巢”。
奥运期间,空气好了,环境美了,交通畅了。同事阿顺感叹:真不愿意离开北京。“在这采访,就跟去国外采访一样。北京,真的变了。”阿顺自告奋勇要求留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继续参与残奥会报道。
其实,不只是环境,在其他更多的领域,我们都因为举办奥运会,获得不少提升。比如刚才提到的,陌生人之间主动打招呼。在国外,电梯内、走廊里,不相识的人相遇,都会彼此招呼。奥运会期间,在相关区域,这样的文明礼貌之风,随处可见。但在平时,这样的风气,似乎远未能形成。
奥运会结束了,但我们的环境,不该变乱;我们的空气,不该变糟;我们的微笑,不该收起;人与人之间的热情,应该依旧。很多东西,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将这种种的美好,延续到我们的生活常态中去。这才是奥运留给我们的一笔美丽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