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青年报》李鸿文:超越一时得失就是好心态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4日14:51   中国青年报

  李鸿文(时事评论员)

  计算和计较的区别,也许很难“计算”,但从各方的表态中,可以看出区别就在于姿态还是心态。

  《纽约时报》就作出了很好姿态。该报率先揭露菲尔普斯的100米蝶泳冠军结果具有操作嫌疑,认为欧米茄是那场比赛使用的时间测量仪器的制造商,同时也是菲尔普斯的赞助商,这样的身份存在一个利益关系冲突的问题。但是,这样的“揭露”有多少认知价值呢?这篇文章很快就罗列了一系列更有说服力的观点,对上述质疑进行反驳,让人看起来是多么“平衡”。

  别以为美国人给自己人找事儿,就意味他们完全不在意赛场胜负。还是看看《洛杉矶时报》的一篇文章吧,作者罗伯特·哈达韦是美国丹佛大学法律教授,这个身份给人以权威感。他在文章中“计算”了金牌数和奖牌数的优劣,认为如果按大多数国家通行的那样以金牌数排名,会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感觉良好;而美国的奖牌数排名方式,则鼓励了获得银牌和铜牌的运动员。作者也提到了英国媒体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使用的计分方式,金银铜牌分别得5分、3分、1分,但即便采用英国人百年之前的计分方式,也不能帮助美国超过中国——如此精打细算,是不是锱铢必较呢?

  作为北京奥运的分赛场,香港成功举办了马术赛事,港媒在赛事结束后,大多也点算了成果:《大公报》社论认为,马术赛事成功,是香港为奥运增光;香港《经济日报》社论认为,奥马赛虽然耗资逾12亿港元,平情而论,直接经济回报确实不多,但得到了众口交誉,为香港赢得了国际口碑;《明报》社评也谈到,如果单看经济效益,比如游客不增反减等,这次可能做的是“蚀本”生意。但是,如果计算无形利益,着眼于国际形象的提升,这个成绩值得港人珍惜——能够超越一时得失,就是好的心态。

  同时,港媒也以这种超脱的心态看奖牌,看奥运。《大公报》在专栏版中发表黄康显教授的文章,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工厂,这次可借举办奥运,提升产品形象,打造国际品牌,把中国经济发展变成最有意义、最能创新的经济。该报另一篇专栏谈到在奥运的催化下,中国人的城市理念终于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走上了人性化的宽广道路。奥运会给予中国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将使中国人的现代城市理念发生历史性的提升与嬗变。

  摆脱世俗的羁绊,就能看出物质之外的精神“寓意”。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金牌第一的寓意与影响》,从传播的角度谈到了中国成功主办奥运并且摘下荣誉榜桂冠的意义。文章认为体育赛事既是娱乐,也是宣传。一个国家在公正、公开的赛场上雄霸奥运金牌榜,这在最低限度上可以扩大这个国家的知名度,更进一步说则有助于巩固其大国形象,增强软实力资源。

  和“寓意”一样,英国《泰晤士报》的一篇“中国梦已取代了美国梦”的专栏,也看到了精神价值。这篇文章认为,中国在金牌榜上击败了美国,取代其全球霸主地位,会加深美国的内心恐惧。有识之士一定会把中国的必然崛起与美国的衰落进行比较,并研究何时两者的地位将发生交换。作者上个月到中国旅游,他发现这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可能会落后于美国,但它对于未来的乐观情绪、它的社会活力和它的爱国热情远超美国——这是一个有趣的比较,只是不知这样的比较,是出于客观的计算,还是有些夸大的计较,还是交给美国人自己去判断吧。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