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天纲
“全球化”,把什么东西都放到全球范围内竞争,输赢之间,几家欢乐几家愁。美国牛肉出现在首尔市场,韩国民众不高兴;欧洲皮鞋厂搬到中国,西班牙失业工人不高兴;“肯德基”占领上海,“小绍兴”吃不到了,我也不开心。1999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在西雅图开会,四五万“反全球化”的示威人众在街上和警察打起来,简直是文明世界的“暴动”。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不喜欢“全球化”,很少人不喜欢“奥运”。一百多年来,“奥运”确确实实成为一个成功的全球化组织。奥组委按不同项目,四年一度,召集全世界的青年人,在裁判面前赛一赛,找出那个第一名,发给金牌。组织者说费厄泼赖,“不为什么,就为玩玩”。于是,全世界真的为之疯狂。
五百年前,人类还在《老子》所谓“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孤立主义”境界中。那个时候,白人发现了“红番”,中国人遇见了“昆仑奴”,都会惊奇地写在游记中。今天的“奥运”,各种肤色、民族、语言、宗教的青年人同场竞技,完全平等。抹去了各种差别后,他们是一类——“圆颅方趾”的人类。人类大家庭中,“国”、“族”、“种”的概念模糊了。法国人鲍埃尔教出了中国击剑冠军仲满;海外华人郎平带领美国女排;古董级中国冠军栾菊杰代表了加拿大。
一百年来,很多全球组织都在推动“四海一家”的理想。“奥运”之外,还有WTO、UN、UNESCO、IMF、世界银行、联合国大学、童子军……,哦,还有“世博”。全球组织,有的很成功,有的不太成功。但是,“全球化”的时代,人类只能抱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抱怨没用,诋毁徒劳,除了坚持和改善“全球化”之外,人类别无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