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晚报》京城娴话:标尺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4日17:34   新民晚报

  小 娴

  看到一则消息:奥运会过后,位于老山的小轮车比赛赛道,原本要被填平,后来,地方政府改变了决定。这次,小轮车首次亮相奥运会,所以这根车道是第一根奥运小轮车赛道,具有纪念意义,最终决定将此赛道当作“奥运文物”,永久保留下来。

  作为奥运的某种纪念或是“地标”,将赛道或赛馆保存起来,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但在我看来,如何解决这些奥运赛道,尤其是奥运场馆后期的再利用,是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四年前,雅典奥运会结束后,30多个奥运场馆,每年的维护费高达1亿多欧元,让雅典苦不堪言。

  其实,每届奥运会结束后,东道主都要为大量场馆的再利用伤透脑筋。一些城市,甚至为此背上沉重负债,比如1976年的蒙特利尔,就曾出现巨大财政亏空,一直到几年前,才刚还清债务。

  北京的相关奥运场馆如何再利用?据悉,在设计之初,北京就有整体布局、赛后利用、市民需求、社区配套等各方面的考虑。位于校园内的奥运场馆,今后将用于教学、训练;“水立方”在保留举办大型游泳赛事功能的同时,将向百姓开放“戏水乐园”;“鸟巢”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赛后将成为市民公共活动中心;五棵松体育中心,将向社区百姓开放;位于风景旅游区的顺义水上中心和乡村赛马场,将成为特色旅游场所……

  以前去过一些国外城市,给我触动最大的就是当地的公众体育设施的发达。在美国,很多社区都有免费的网球场、足球场,甚至高尔夫球场,街头篮球场随处可见。对中国百姓来讲,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羡慕的事。相比之下,我们百姓的健身场所实在太少了。

  北京奥运会就要结束了。中国竞技体育风光无限,但这还不能说明我们就是体育大国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以及公共健身设施的优劣,才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尺。就这一点来讲,我们还有太多地方需要努力。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