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490年,雅典战士斐迪庇第斯狂奔42.195公里,高喊出“欢呼吧,我们胜利了”后死去。这就是马拉松的由来。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有着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一种让人感动得泪流满面的情结。不管你来自何方,不管你胜负成败,关键是你的态度,是你对自我的超越,是对国家民族的奉献,这就是奥林匹克的英雄观。
英雄是不分国界的,所以,当杜丽顶住压力,承受首金卫冕失利的痛苦,勇夺女子步枪三姿金牌的时候,我们为这位女英雄欢呼,她赢得的不仅仅是金牌,更战胜了自己。当博尔特在鸟巢三次超越人类极限时,我们为他欢呼。当多哥人布克佩蒂成为奥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首位黑人奖牌得主,为自己的祖国夺得奥运历史上首枚奖牌时,他击败的,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他当然是我们的英雄。当然,还有伟大的菲尔普斯。这位其貌不扬的美国小伙子,如同一条迅猛而霸道的鲨鱼,六个小项六次夺冠六破世界纪录,并向着八金的梦想冲刺。为他倾倒的不只是布什、盖茨和“梦八”的篮球明星,也不只是“水立方”,而是整个奥林匹克世界。
英雄是无关胜负的,北京奥运会的参赛运动员有1万多名,但只有其中的1/25才能挂上金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被人铭记的英雄。当来自阿富汗的百米女选手罗比娜·穆基亚尔最后一个冲过百米终点时,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她是失败者,因为她击败的,是阿富汗对妇女长期的禁锢。当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在决赛中以0:2不敌强大的荷兰队时,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她们是失败者,因为她们在没人关注、没人支持、没人重视,在国内只有200人从事该项运动的情况下,顽强创造了历史。200比200000的差距,让女曲姑娘们的失败变得无可指责。
英雄是不分年龄的,当年届50的栾菊杰克服了肾下垂疾病,时隔24年后再次仗剑屹立奥运赛场的时候;当67岁的日本马术选手法华津宽时隔44年再次骑马奔腾奥运赛场的时候,请铭记这些名字,并不需要和金牌连在一起。因为,在五环旗下,英雄可以用任何一种方式来展现。“奥运会的真正意义在于参与而非获胜,正如人生的真谛,不是在于征服他人,而在于自我的努力和奋斗。”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法国人顾拜旦在转述一位大主教的话时这样说道。这就是“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永恒的主题,但是在这里赢得喝彩的远不只是最快者、最高者、最强者。独揽七金是英雄,拖着流血的腿走到天黑更是英雄。勇夺金牌的“黑马”是英雄,承担重压而坚持前行的老将更是英雄。
在这一刻,让我们为英雄们高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