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历山大·卡拉切维奇 塞尔维亚乒乓球运动员
(今日下午14时参加男单比赛) 我参加过很多赛事,从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北京这样吸引我。奥运村就像城市花园,因为我的比赛19日才开始,我拥有充裕的时间欣赏赛事和感受东方古国的魅力。东道主太热情了,每天都准备各式各样的精美菜肴,我努力控制食欲,因为不想赛前变成大胖子,但我还是无法拒绝北京烤鸭的诱惑。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啤酒,我不酗酒,也知道大赛前该远离酒精。但有时真希望能喝上一杯,彻底陶醉在参加奥运会的喜悦中。
这些天我热衷于穿梭各个赛场,同时还身兼重要的职务———“助威团团长”,带领不比赛的选手以及亲友们一起为塞尔维亚助威。我们的男篮没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所以我们把支持票投给了中国。我们观看了中国男篮跟美国男篮的较量,每当中国球员投中球或者防守成功时,我都带着塞尔维亚助威团给中国鼓掌叫好,那天我的手掌拍得通红。
我小时候第一愿望不是打乒乓球而是篮球,我的国家没分裂时,三大球都是世界级水准,我们的男篮也曾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超越美国,超越阿根廷。可现在,连奥运会参赛资格都没拿到。我们的足球队虽然来到北京,三战也只拿到一分,唯一的亮点查维奇也被0.01米的差距变成“悲情英雄”。只有水球队还在挣扎着,或许是能留在北京最长久的队伍了。
来中国的航班上,我曾跟队友议论过塞尔维亚冲金的项目,数来数去,大家都认为只有网球选手们有可能。大球优势荡然无存,除了水球还有进军决赛的希望,都在走下坡路。可能作为一个同样不具备冲金实力的参赛选手,说这些话不合适,但我真热爱我的祖国,真心渴望它能像中国这样强大。虽说奥运会精神是重在参与,但谁都知道,金牌会对国家影响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看到中国观众那种发自内心的激动,我被深深感染了,真希望有一天奥运会也会在我的祖国举办。
我认识了一些志愿者朋友,他们很多人都是塞尔维亚足球迷或篮球迷,也有网球迷。有个中国小伙子问我:“你们有那么多世界级球星,足球也好,篮球也好,但你们的国家队却无法取得好成绩,欧洲杯没有你们,奥运会成绩不好,为什么呢?”当时我笑着回答:“这个问题太专业了,你该问我们的团长先生。”其实这个问题正是困扰塞尔维亚体育的怪现象,我们有很出色的运动天赋,经常涌现明星。但他们都不是本土培养的,要么在欧洲其他国家踢球,要么常年在美国。包括查维奇,也是美国培养出来的塞尔维亚人。
我深爱的塞尔维亚,想要强大起来就要有自己的“生产能力”。就像中国这样,大部分都是中国教练和政府的支持下成长起来的奥运冠军。相信很多参加了奥运会的运动员也好,包括我们的总统先生也在这里停留了一段日子,都会有很深的触动。我看了塞尔维亚很多媒体的报道,也都把中国树立成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
记得奥运开幕式结束后第二天,我们的报纸起了个很好的标题,能代表塞尔维亚人的心声。标题对奥运会口号稍做修改,奥运口号是“ONEWORLD,ONEDREAM(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对我们来说却是:“Kinajesvet,Kinajesan.”———“中国是我们渴望的世界,中国是我们追求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