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中国排球、沙排队征战北京奥运会 > 排球 > 正文
掐指算来,郎平有若干个“不喜欢”。
奥运会开幕前夕,本报特派记者陈华采访郎平,当谈及“和平大战”时,郎平说:“其实我不是很喜欢‘和平大战’这个词,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我还以为是《战争与和平》的‘和平’,没想到是媒体把我和陈忠和的名字凑一块了。其实,打比赛的是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我和陈指导只是场外的指挥者,还是叫中美之战更合适一些。”
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身为中国女排主攻手的郎平,她每每扣出的球掷地有声、锐不可当。一时间,“铁榔头”成了她的代名词。有一次她在接受我采访时说:“你们记者用‘铁榔头'来称呼我,也许是赞许我扣球的力度,但说心里话,我不喜欢这个称呼。”
后来,随着孙晋芳的退役,在中国女排颇有人气的郎平接过了队长的袖标。在一次比赛之后,有位记者叫了一声“郎队长”,郎平一脸严肃地说:“求你成不成,什么长不长的。”
崭露头角时的郎平不喜欢被称为“铁榔头”,成为中国女排中流砥柱时的郎平不喜欢“长字头”,担纲美国女排主帅时的郎平又不喜欢谈及“和平大战”。尽管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表示的“不喜欢”,但都反映出郎平性格上的一些特点。
“不喜欢”突出自己,此其一。在郎平看来,球队是一个整体,打好比赛靠的是每一个队员,而不光是教练和队长。如果过分突出队长、教练的作用,会不利于发挥整个队的战斗力。
“不喜欢”安于现状,此其二。输赢是暂时的,成功是相对的,只有追求才是长久的。这个思辨一直伴随着她的人生轨迹。在功成名就以后,她没有按部就班地在仕途上发展,而是又开始了到海外闯荡的新一轮追求。
“不喜欢”脱离平凡,此其三。这次在北京,郎平很真诚地说:“我在国内很容易引起注意,出去想看个电影,最后变成了别人看我。而我在美国就很平常,所以我就去了美国,想过普通人的日子。”“女强人”也有其温柔的一面,“女超人”也想过平凡的日子。鉴于此,我们在敬仰明星的时候,不要无形中将他们视为“另类”,更不要由于崇拜而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就像《让我欢喜让我忧》中唱的那样:“请你给我多一点点时间 ”,“多一点点空间 ”, “给我关怀为我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