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网:塞内加尔击剑国手的奥运之旅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01日23:23   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8月1日电 题:塞内加尔击剑国手的奥运之旅

  新华社记者陈威华 邰背平 冷彤

  刚上完一堂个人训练课的纳菲·图雷安静地坐在训练馆的一角,看着自己的教练指导队友继续训练。

  北京奥运会,是37岁的纳菲第二次奥运会之旅。在这届奥运会之后,她将结束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将全部精力集中于自己的小家庭。如果有机会,将自己现年7岁的儿子培养成为奥运会冠军。

  1997年,国际剑联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击剑运动,派遣一名佩剑教练到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促成建立了塞内加尔全国击剑联合会。第二年,这个新成立的塞内加尔剑联开始招收运动员,成立击剑队,身高臂长的女篮运动员纳菲因此被招收入队。

  纳菲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项历来属于欧美运动员的体育项目,她因此成为塞内加尔第一个击剑运动员,项目是佩剑。这一年,她27岁。

  4年前,她首次参加奥运会,成为14米剑道上少见的黑面孔之一。这也是她首次参加国际大赛。由于实力所限,她在首轮比赛中就败给了对手。

  作为一名7岁男孩的母亲以及一位职业妇女,纳菲的奥运备战之旅十分辛苦。“我每天8点上班,老板很理解我,别人下午6点下班,但我5点就可以离开了。每天我一般会练到8点多或9点左右回家。至于家务,我只好聘请一个人来帮忙。”她很平静地叙述着,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

  “你知道,我们塞内加尔并非一个富裕的国家。这次我能够来参赛,是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资助,旅费、住宿都由他们管,甚至还发给我零用钱。不过我参赛期间,我的老板可不会继续发我薪水了,”纳菲解释道。

  好在纳菲的爱好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她的一个弟弟也是佩剑运动员,这次将以裁判的身份前来北京参加奥运会。她的7岁儿子,子承母业,从事击剑训练已经有三个年头了。

  上届奥运会,由于经费限制,纳菲只身一人前往雅典参赛,连一同训练的人都没有。这次,国际剑联考虑到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击剑运动员的需要,委托天津市击剑联合会聘请了王夫持等三名富有经验的教练,在天津市体工大队内为塞内加尔、阿尔及利亚、秘鲁、巴拿马等国的运动员开设了奥运会赛前训练班。

  “这次的待遇真是不一样。国际剑联为我们举办了这样的训练班,对我们的赛前训练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她认真地对记者说。很快,她又加了一句:“我尤其高兴的是,这届奥运会在中国举行。要知道,我非常非常喜欢中国人。”

  说着,她从包里掏出她这两天的购物收获。“喏,我新买了MP5,还有DVD……天津击剑队的人对我们特别好,甚至还帮我们砍价,”纳菲不无得意。

  问起她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目标,纳菲面带微笑地答道:“雅典奥运会是我的探索之旅。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将全力以赴,力争打出个人的最好水平,给自己未来的人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完)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不支持Flash

焦点专题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