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残肺两块奖牌
项目:游泳
国籍:澳大利亚
震撼度:★★★★★
男子1500米自由泳银牌、4×200米自由泳铜牌,这是澳大利亚游泳队队长哈克特在本届奥运会的成绩单。尽管哈克特在北京未能获得金牌,但他与病痛作斗争的事迹,堪称传奇。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哈克特查出患有单核细胞增多症。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他隐瞒病情,带着一个只有不到正常人75%功能的“残肺”飞到雅典。当决赛游完1500米时,哈克特整个人几乎虚脱,但他蝉联了这个项目的奥运冠军,创造了突破人类极限的又一个奇迹。
帕蒂卡:
一只手两场胜利
项目:乒乓球
国籍:波兰
震撼度:★★★★★
出场6次,3次单打,3次双打,尽管只赢了其中的两场,19岁的波兰乒乓球运动员娜塔莉娅·帕蒂卡依然是北京大学体育馆最受欢迎的女运动员。作为波兰队中唯一的“本土制造”,只有一只健康手臂的帕蒂卡与前中国选手李倩、徐洁并肩作战。
这位15岁就获得雅典残奥会女单冠军的波兰少女注定成为一个传奇,今年2月,她曾在广州世乒赛女团比赛中击败了新加坡名将李佳薇。作为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同时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乒乓球运动员,她还将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
杜托伊特:
从没认为自己少条腿
项目:马拉松游泳
国籍:南非
震撼度:★★★★★
在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赛上,来自南非的纳塔莉·杜托伊特与健全运动员一起竞争,以2小时49秒9的成绩获得了第16名。马拉松游泳首次进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这项运动的首次奥运之旅因为杜托伊特而显得别具意义。
杜托伊特曾经是南非最有天赋的游泳运动员,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她就跻身3个项目的奥运资格赛决赛。2001年2月,在一次车祸中,杜托伊特失去了左小腿。
尼帕伊:
白天挣钱晚上训练
项目:跆拳道
国籍:阿富汗
震撼度:★★★★★
因为战争,阿富汗两度缺席奥运会;因为战争,阿富汗人对奥运的憧憬也变得尤为强烈。在奥运会跆拳道男子58公斤级比赛中,阿富汗选手鲁胡拉·尼帕伊获得铜牌,这是阿富汗奥运史上的首枚奖牌,给了阿富汗全国一个惊喜。
为了参加北京奥运会,尼帕伊白天给别人理发挣钱,晚上训练,才终于来到了北京。
达娜:
穿“二手”跑鞋参赛
项目:女子100米
国籍:伊拉克
震撼度:★★★★★
奥运会女子100米预赛中,有个场景让人难忘:所有运动员都有专业的短跑装备,只有一个选手穿的是一件纯白的T恤,她的鞋子也是一双“二手”跑鞋。她就是伊拉克短跑运动员达娜·侯赛因·阿卜杜勒·拉扎克。
“这双跑鞋是我在约旦的一个二手市场上买来的。虽然鞋面已经有些破旧了,但是穿起来比较舒服,质量也还过得去。”达娜说,“因为伊拉克国产的跑鞋质量不好,穿上一个星期就会破损,而进口的全新名牌跑鞋又太贵,所以我只能购买一双“二手”名牌跑鞋。”
12秒36,这是达娜的100米预赛成绩,排名小组倒数第三,比小组第一的成绩几乎差了整整一秒。赛后,她接受采访时说:“我能够代表伊拉克来参加比赛,站在北京奥运会的跑道上,就是胜利……”
马诺阿:借场地训练
项目:女子100米
国籍:图瓦卢
震撼度:★★★★
在女子100米预赛现场,来自图瓦卢的16岁选手马诺阿的成绩是14秒05,这是她的最好成绩。
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国土面积很小,随着气侯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图瓦卢国土面积日渐缩小,小到连片完整的训练场地都找不到。而马诺阿就是这个太平洋岛国第一次派出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在来北京的前一个月她去邻国斐济借场地训练之前,她一直在草地上训练。
萨米娅:上山砍柴练跑步
项目:女子200米
国籍:索马里
震撼度:★★★★
8月19日,正当索马里女子200米短跑参赛选手萨米娅·优素福·奥马尔在北京征战奥运时,她住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郊外的母亲和6个兄弟姐妹正在四处托人帮忙,准备向朋友借一台电视机,来观看萨米娅的比赛。尽管她最后一个到达终点,但“鸟巢”里的现场观众还是给了这个姑娘热烈的掌声。
萨米娅在家里时,她天亮前3个小时就起床,跑步上山砍柴、割草,然后做饭,操持家务。别人的技术是在跑道上练出来的,而萨米娅的跑道就是一条条崎岖不平的山路。
尼伦达:带着浮板来参赛
项目:游泳
国籍:马拉维
震撼度:★★★
在“水立方”举行的男子50米自由泳比赛中,来自非洲国家马拉维的游泳选手尼伦达特别引人注目,这是他第一次在标准50米泳道上游泳。
大家很难想象,在赛前的适应训练的时候,尼伦达还在抱着浮板摇晃着打水,经常偏离泳道。在来北京前,尼伦达也仅仅受过一周训练。
“重要的是我们来了!”尼伦达说,他只希望看到自己的国旗能挂在“水立方”的天花板上,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