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开放的心态解读奥运 金牌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0日15:1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杨中明

  “我必须成功,要不然就是死路一条。”这是张艺谋在紧张筹备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时一次袒露心迹。当然,现在的张艺谋可能已经放松下来,开幕式的巨大成功事实上让他提前获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

  但对于运动员来说,真正的奥运日程才刚刚开始。正式比赛的第一天,首枚奥运金牌花落谁家无疑是最大看点。上届奥运会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金的10米气步枪选手杜丽和来自广东的世界举重冠军陈燮霞成为关注的焦点。但是,杜丽最后只获得第五名,拱手将本届奥运会的首金“让”给捷克姑娘。而陈燮霞则打破了48公斤级女子举重的奥运会纪录,为中国代表团收获首金。特别是陈燮霞最后一举大吼三声,“气吞万里如虎”的场景让国人振奋。

  杜丽和陈燮霞之所以被关注,全因“首金”。但“首金”的意义到底有多大?从体育本身来说,第一块金牌与其他第N块金牌没有任何区别。但人们乐于制造意义,并对其赋予英雄主义的色彩。

  我们应该怎样来解读这两个似乎截然不同的形象——泪流满面的杜丽和气壮山河的陈燮霞?我们认为,这只是一个中国形象的两个版本,或者说,一个中国故事的两种表达。

  这或许是某种寓言式安排,比赛第一天就浓缩了众多中国形象:压力重重下焦虑的青春期中国与不断突破自己创造历史的实力派中国。

  现在的中国实际上正处于这样交错的状态:我们为中国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又急切期盼世界对中国努力的认同,我们不断地激动,有时又不免稍稍失落。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了国人对于奥运会的各种关注点,其中有一个数字值得关注,那就是对于北京奥运会,65%的人表示最关注“中国人的风采,世界对中国的评价”。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世界对中国的评价标准不会是“首金”或者金牌的最终数量,而是来自真实的中国故事,也许顽强,也许激昂,也许坚韧,甚至悲伤——比赛后,走出场馆与记者抱头痛哭的杜丽,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姑娘。你可以把她的泪流满面理解为一个人的梦想受到了沉重打击,与“奥运首金”旁落他人的沉重无关。

  “它带给我们什么?——所有人的相互理解。”奥运会奠基人顾拜旦在1920年的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闭幕晚宴上说,“这样一个盛大的节日,比人类所有其他节日更为重要。”

  中国的确需要世界的尊重和理解,中国也应该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理解世界,而理解是认同的前提。作为全球最近30年经济成长性表现最优异的国家,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GDP总量从世界第15位升至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位。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需要世界对自己成长力量的正确理解。

  这种相互的理解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我们至少要用一种共同理解的语言才能顺利沟通。这一次,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近3万名记者,90多名各国首脑,因为第29届奥运会踏上中国的土地,人数之多,创造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我们相信,飞往中国的游客数量更是个创纪录的庞大数字。可以说,这一次,中国的一切都将成为关注的对象,我们只需要将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讲述一小部分,就必将感染整个世界。因为,这一次,中国说话,全世界都在倾听。

  因此,请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世界,请以更加个性的方式来解读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人看到了历史和文化,有人看到了科技和环保,也有人看到了进步和梦想,当然,你或许与张艺谋一样,看到了中国的浪漫。你也有权利对此统统不同意,因为中国故事的主角就是你,你完全有权利改写剧本。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