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多数人存在“魔咒”
一个平时模拟考试没下过600分的高才生,在高考中却得了不到550分;台下准备得滚瓜烂熟的主持词,一上台却忘得一干二净;和客户签一份重要合同,到了会场秘书才发现,除了合同文本什么都带齐了。心理专家表示,“埃蒙斯魔咒”其实在多数人的生活中都存在。
“行为是一种养成习惯。”岳晓东教授认为,人们生活中的失败经历,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条件反射。也就是说,又考试时、又登台时、又要签合同时,这种失败的‘习惯’可能就会出现。”
这种状态下,埃蒙斯每当在比赛中,他的焦虑程度会与射击环数的上涨成正比,即越是射击准确,心中的焦虑就越高,以致到最后难以自控,所以出现严重失常的表现。
“魔咒”也有人享受
岳晓东表示,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很享受“埃蒙斯魔咒”。他举例说,自己有一位聪明无比的朋友,中学时从不用努力学习都可以考取班级或年级的第一名,父母和她从此后爱上了这种感觉。“我们家女儿不用努力学习都可以考第一”,这应该比“我们家女儿努力学习才能考第一”的感觉来得更骄傲吧。
心理专家认为,对于一部分人而言,第一名的诱惑力远远没有“美女妻子+无冕之王+无数人的喜爱和同情”的诱惑力大。
尽量脱离“失败画面”
怎样才能有效摆脱掉“埃蒙斯魔咒”呢?在很多人看来,自己从事的动作已经熟到要烂掉的程度了,技术层面很难有飞跃式的提高。而心理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必须脱离“失败画面”。
所谓的“失败画面”,就是当初的失败情景。“不要给自己过多的暗示,不要什么都往当初造成自己失败的画面中靠。”专家们认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习惯于保护自己。不断重复失败的情景,或刻意寻找与当初失败有哪怕一丝联系的痕迹。
“这是在给自己的再次失败打伏笔,也是导致再失败的关键因素。”作为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心理专家组成员,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李安民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度的紧张和暗示,很可能导致思维失控,进入所谓的“无意识状态”,就是俗称的发呆。
进行正面“自我暗示”
“在生活中,我们在发呆终止之前,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发呆的,事后也想不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发呆的。事实上,如果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发生了偏差,就可以重新控制思维,并及时纠正错误。”李安民说。
他认为,在近似于“埃蒙斯魔咒”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做的是回收注意力,是把焦点放在手头的事情上,并多进行正面的自我暗示。竞报记者 邓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