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历珠峰传递:一次特殊的奥运火炬传递之旅(3)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08日12:32 中国新闻周刊
初探珠峰大本营(4月30~5月2日) 2008年4月30日,奥运倒计时100天。终于可以去大本营了。时间定在下午。 这次报道,最大的忌讳就是信口开河。我们要为自己的文字负责,为事情的真实性负责。传言很多,但多数不足以取信。 下午的时候,动身前往珠峰大本营,进行首次探营。那里海拔5200米,是为了保护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的保护地带,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9公里。在那里,我们看到了8844.43的纪念碑,也看到了那些登山遇难者的纪念场所。有多少勇士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冲击这个生命的禁区,成功的有两千多,失败的也有180多,他们把自己的尸体抛在了这个世界的最高峰上。 大本营像一个五脏齐全的小村落。“村民”有四五百人。奥运圣火登顶的各个工作和保障部分中,部分是对外开放的,如消防部门、气象服务中心、火炬研发部门、央视的直播中心、联想所筹建的号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网吧等。不过也有一些是保密的,如一些核心营地,据说圣火的火种就保存在里面。 5月1日,确定本次登顶走传统路线北线。 发布会似乎成了唯一的消息来源。我们最关心就是登山的启动日期。2日,11点的时候,大家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痛坐在那里,邀请来介绍情况的是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中国登山队的新闻发言人张志坚。他先为这次的采访活动正名。此前曾有官员说这次活动为“珠峰展示”活动,张志坚明确说此次互动为“珠峰传递”活动。“展示”与“传递”,内涵大相径庭。(注:原来,这次登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两个以上火炬手同时登顶成功,且两个以上火炬手体能尚可,山风再给面子,就能做“动态接力”。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那就由至少一个人点燃火炬做“静态展示”) 他还介绍了此次登顶活动的四个意义和登山队的筹建与训练、备战过程。 真正的“猛料”还是在中外记者的提问中浮出水面的。张志坚透露,队员们不会停留在某一个具体的位置,在喜马拉雅山区登山,必须是从低海拔地区不断向高海拔地区修路、建营和运输,适应不同的海拔高度,然后返回到低海拔营地进行调整。现在的喜马拉雅式的训练,其实就是登山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现在珠峰的训练工作,也可以视为登山的开始。至于目前最高的登山运动员已经上升到哪个高度,他但笑不言。 这种似乎是暗示的回答,让记者们充满了期待。 下午我们去了绒布德寺。这里是藏传佛教中的红教的创始人修炼的地方。这个平时无人的寺庙的后面是一个天葬的平台,不过随着秃鹫的减少,已经很少有鸟类来啄食遗体,居民已经渐渐变为火葬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