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人类盛会文明盛举 写在奥运倒计时一百天(3)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29日19:54 新华网
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最好契机。中国的民族音乐、戏曲、饮食、建筑、绘画……将会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给世人。 北京奥运会借鉴了以前成功举办奥运会城市的经验,提出“人文奥运”理念。相关人士将其内涵定义为:是东西方文化广泛交流和借鉴融合的盛会,是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明相互丰富和相互发展的盛会,是东西方人文思想与和谐精神在体育领域及整个人类生活的充分贯彻的盛会,有教育、交流、参与功能。 纳百川 每一届奥运会上,东道主的文明都是举世瞩目的焦点。北京奥运会,又将展示一种什么样的中华文明? 正如傅莹所述:中国要平稳融合进世界,仅有一颗真诚的心是不够的。北京将展示的,是一个开放的中华文明,以一种成熟理性的态度来面对世界,勇敢地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来迎接奥运,从而展示一个复兴的中华文明。 中国历史上早有先例:一个开放的中华文明会迸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大汉雄风,盛唐气象,无不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迎接外来的文明;一旦闭关锁国,中华文明自然就衰落。 各种文化的积极参与,令北京奥运会绚丽多姿。 “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回忆说,这座伟大建筑的诞生过程,其实就是在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碰撞中产生的。一开始与两位瑞士设计大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合作,双方免不了有很多分歧与争论。“关于形状,一些西方人觉得很好的想法,拿到中国可能就会引起另外的联想。” 中国和澳大利亚设计师共同设计的方形的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低调与圆形的“鸟巢”并肩,将中国文化中“天圆地方”的哲学理念完美地融入其中。 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评选中有不少外国评委。他们挑选作品时,最青睐含有古色古香中国元素的作品,而中国评委则喜欢加入不少现代化的元素。双方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行激烈的讨论。正是在这样一次次激烈碰撞中,以中国印章为设计元素,酷似中国文字“京”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高票获得评委的认可。 类似的场景还有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设计、服装、吉祥物、宣传品、“祥云”火炬、“金镶玉”奖牌……奥林匹克的殿堂里,刮起来了一阵阵和煦的“东”风。我们积极地参与到世界中去,并大胆地留下自己的印记。 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就是这样一幕幕各种文明相互交融、冲撞、再交融的历史。 中国举办奥运会,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次检阅和促进。北京和5个境内协办城市倡议开展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经过两年开展已深入人心,初见成效。赛场叫骂、随处抽烟、不排队等与国际礼仪所不符的陋习正在减少,许多城市推行“排队日”、“无烟奥运”,并开展相关活动,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种种文明现象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曾令人自豪的“礼仪之邦”逐渐向“名副其实”迈进。 在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会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看到更多的中国现实:申办承诺被严格履行,奥运会举办惯例得到遵守,与奥运会惯例相悖的规定都要被废除或修改。为此中国承诺奥运会参加人员的注册卡可当作签证多次往返中国,修改了管理条例让外国记者在中国境内可以自由采访,兴奋剂检测中心届时将由一个国际团队来“接管”,奥运知识产权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国内极其紧俏的志愿者岗位、热门门票等都匀出相当一部分比例满足国外人士的需求,以饮食为荣的中国却把选手村、记者村的餐饮服务商交给了一家外国公司…… 中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和真诚心态看奥运、办奥运。我们在寻求让世界适应和接纳我们的同时,自己却首先适应和接纳世界。在举办奥运过程中,一旦“国际惯例”和“中国特色”发生碰撞甚至冲突,我们毅然选择服从前者,而不是“强行推销中国文化”。这需要真诚、气度、胆识和勇气。 遗憾的是西方少数政界人士和媒体在奥运火炬境外传递中表现出令人吃惊的“无知和偏见”,他们根本不了解或者根本不想了解北京、中国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所显示的诚意、胆识和实效。 文明的交融需要彼此抛弃成见,多倾听,多感受,然后再下结论。 德国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托马斯·巴赫表示,2008年奥运会将是世界赠送给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文化遗产。 中国举办奥运会,是古老而年轻的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文明、展现自我的舞台,是消除偏见、增进理解的舞台。 无论来自何方,何种肤色,何种宗教信仰,说何种语言,属何种意识形态,只要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只要遵守奥林匹克宪章,都会受到欢迎。 北京欢迎你!这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百天的主题词,是当代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的最真诚的邀请词,更是二十一世纪初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最佳解说词。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