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新浪火炬传递之文化解析海南:明月天涯我故乡(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02日18:11  新浪体育
新浪火炬传递之文化解析海南:明月天涯我故乡(2)

  流放者总是渴望着归去,但和李德裕不同,一些胸臆旷达的贬官,能够超脱个人不幸的际遇和晦暗的情绪,发现这座海上瀛洲的天赐之美,并从中获得了深深的慰藉。北宋年间被贬谪到天涯海角的兵部尚书卢多逊,对自己的贬所崖州水南村眷恋无比,在他的诗中,海南倒简直成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珠崖风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门。鹦鹉巢时椰结子,鹧鸪啼处竹生孙。鱼盐家给无墟市,禾黍年登有酒樽。远客杖藜来往熟,却疑身世在桃源。”云天高旷、流水澄明的海南岛,成了这个被逐之人沐浴心灵、洗涤尘埃的好地方。步卢多逊后尘而来的苏东坡,虽然上岛之初心绪未宁,写下了“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的句子,但他很快就喜欢上这个“风土极善,人情不恶”的月明风清之地,自称“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并把海南岛上的经历,看成是自己人生最华彩的乐章:“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海南岛以其交相辉映的淳厚民风和恬美自然,收容了这些穷途末路的人们,成为无家可归之人的家乡。毕竟,像苏东坡那样最终被赦免归去的流贬者少之又少,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最终成为岛上某个姓氏的渡琼先祖,被后代子孙所祭祀。当然,还有那些戍守边疆的战士。他们对中原故土的萦怀,成为海南文化扯不断的脐带。

  在将苏东坡发配海南三十年之后,积弱多年的北宋王朝迎来了它的劫数。金国的兵马攻陷了开封,昔日繁华的都城一片火海。身为朝廷五品文官的肇周和弟弟肇文,丧失了自己的家园和身份财产,随着潮水般溃败的宋军和流民一路向南逃亡。经过了一年多的颠沛流离,他们走到了陆地的尽头,在一处礁石嶙峋的海边,把一家人的身世都托付给鲸波翻腾的大海。十分幸运,他们所乘坐的扁舟在清澜港内一个叫做水吼的地方靠岸。他们就是我光荣的祖先。和在政治博弈中遭到驱逐的流放者不同,他们像是桃花源里的居民,为了逃避乱世之祸而来到岛上,海南是他们山重水复之后柳暗花明的村庄,是生命最后的救渡。在这座插根扁担就能开花结果的岛屿上,他们完成了一个家族血脉繁衍的使命。香火传承二十九代之后的今天,子孙已经有十几万人之众,遍布海岛各地的村村落落。

  如此看来,所谓海南人,其实都是一些在山穷水尽时,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人们的后代。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们拥有了最多的勇气。和流贬的官员、戍边的将士一样,我流亡而来的祖先,被先期到达的黎族同胞称为“客人”。在相隔八百六十年之后的一九八八年,海南由行政区升格为省,并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天涯海角,一个最边缘的地方,被赋予了最前沿的意义。又有数以十万计的人们像鸟群一样从北方飞来,降落在这片阳光的领土,寻找绝地逢生的希望。我也得以以主人的身份迎接了众多“客人”的到来。如今,二十年过去,这些“客人”也都渐渐变成了主人,而新的客人还在源源不断,和我一样完成一个由客人变成主人的过程。海南岛以它海阔天空的“包荒之度”,成了越来越多不同来历、不同背景、不同性情的人的栖息地。而它之所以具足这样的情怀,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有人类到来之前漫长的自然史所积累的丰厚遗产;是因为海南人已经习惯于把整个世界看作自己的家乡。

  今天,海南岛未被践踏的化外之美,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向往。那些在市场体制下为货币增值而日夜操劳的人,哪个不渴望到天涯海角去流放一下自己,在蓝天白云间做一只断线的风筝?(文/海南省作协主席孔见)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