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亚势力:日本崛起还看游泳 韩国堪称射箭梦之队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13:39   足球-劲体育

  记者毛偊报道 中日韩并称东亚三强,尽管在奥运会上的成就,日韩并不能和中国同日而语,但本届北京奥运会,对日韩而言,都是将一个冲击新高的机会。

  日本,崛起还看游泳

  北京奥运会,对于日本奥委会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了不少的挑战。因为就在一个月前,日本东京刚刚成为了2016年奥运会四个候选举办地之一;但因为国内民调支持率不高,政界意见也多有分歧,使得本次出征北京奥运会的日本代表团身上,多了一副让民众对奥运会提起兴致的重任。而派出了史上最多的323名运动员和237名官员,共计560人庞大阵容的他们,也誓言要取得10枚金牌、30枚奖牌以上的好成绩。

  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日本代表团凭借着柔道等项目上的出色发挥,历史性地夺得了16枚金牌。而此前的亚特兰大和悉尼奥运会上,日本一共只有6枚金牌入账。那一次的成功,曾在日本国内掀起了极大的运动热潮,却也为本次出征奥运会的日本运动员,带来了很大压力。以至于2008年年初,日本奥委会新闻官员在发表声明时,只审慎地表示在北京有把握夺取4枚左右的金牌。

  被日本奥委会视作是囊中之物的这4枚金牌,包括了柔道项目上妈妈级选手谷亮子的女子48公斤级;自由式摔跤吉田沙保里拥有压倒性实力的55公斤级;以及蛙王北岛康介的100米、200米蛙泳;野口瑞希的马拉松和室伏广治的链球也被普遍看好。但除此之外,四年前为日本贡献了8金2银的柔道,以及3金1银4铜的游泳,却也再找不出把握十足的夺金点。

  “游泳项目上,因为美澳选手,尤其是女选手的进步神速,使得日本原本的优势项目进一步缩小。除了北岛康介依然有很强的竞争力外,代表团对其他项目并没有夺金的期待。”虽然有着像柴田亚衣、中村礼子这样的优秀选手,但日本代表团官员依然出言谨慎。“游泳如果能为代表团贡献4枚以上的奖牌,就算圆满完成了任务。”

  一如奥委会对谷亮子、北岛康介等人寄予厚望,日本国内的民调近日票选出的最受关注的奥林匹克明星,也是这两人稳居前两位,而位列第三的则是基本夺金无望的乒乓球小将福原爱。本次奥运会,将出任日本代表团旗手的福原爱,已把目标锁定为一枚奖牌,“夺得奖牌是对所有关心支持我的人的诚挚谢意。”

  韩国自1988年成功举办汉城(首尔)奥运会后,一举进入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最近的三届奥运会,他们的金牌数和奖牌总数逐年上升,雅典奥运会他们以9金12银9铜的成绩综合排名第九。面对即将召开的北京奥运会,韩国代表团再次表示将目标定在进入前十,但在金牌总数上则希望继汉城奥运会后第二次突破个位数大关。

  韩国,射箭梦之队

  韩国自1948年伦敦奥运会登上奥运舞台后,只在本土举办的汉城奥运会上一举取得了12金10银11铜的好成绩,综合排名位列第四。其他各届奥运会上,则均只收获了个位数的金牌。尤其四年前在雅典,虽然韩国以9金12银9铜的成绩位列综合排名第九,但因为日本队奇迹般地取得16枚金牌,相较之下让韩国代表团大感压力,并直接在四年前就立下军令状,力争在北京奥运会上再次压倒日本,成为亚洲第二体育强国。为此目标,韩国奥委会一直集中力量扶持金牌重点项目,尤其是被视为国技的跆拳道和金牌库的射箭两个项目。而这两个项目,也承载了为韩国队力保5枚以上金牌的重担。

  跆拳道虽然是韩国的国技,但是因同一级别只能有一人参赛的严苛规定,使得韩国难以在奥运会中发挥集团优势。所以自悉尼奥运会,跆拳道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后,跆拳道大国的韩国,却优势并不明显。在悉尼和雅典,他们分别只得到了3枚和2枚金牌。但在2007年的跆拳道世锦赛上,韩国队却以4金4银4铜的战绩,捍卫了在传统领域的霸主地位。本次北京奥运会,他们将派出两男两女共计四人参赛,而他们的目标是获得至少两枚金牌。

  同跆拳道队相比,射箭队则是韩国名副其实的梦之队。此番出战北京奥运会,他们的目标是包揽射箭项目的全部四枚金牌。此前韩国射箭队在女子射箭领域,一直保持着一枝独秀的统治地位,但近来年,韩国队在男子射箭方面也越发具有统治力,所以在2008年冬训期间,男子射箭队就主动立下军令状,将团体和个人两项金牌,写进了韩国队的金牌计划。“女子方面,我们的朴成贤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单人项目的金牌十拿九稳。女子团体,虽然我们曾在世界杯中败给中国,但在那之后我们的训练成绩有了质的飞跃,取胜也不在话下。只是男子方面,因为担心参赛经验不足,或许会有一定的困难,但士气十足的小伙子们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抵达北京后,带队直抵射箭场,适应场地的射箭队总教头张永述信心满满,“我们的目标就是包揽全部四枚金牌。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焦点专题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