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李犁拉加特演刘翔孙海平般师徒情 08奥运冲击三连冠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01日15:28  新民晚报

  

  李犁(左)和拉加特师徒情深

  南半球、北半球,12年前,一名肯尼亚运动员和一名中国教练机缘巧合地走到了一起。谁也不曾料到,若干年后,这名肯尼亚运动员成了男子1500米世界冠军,这名教练成了美国田径2007年度最佳教练。

  教练名叫李犁,邢慧娜此次赴美训练,就是投奔他的门下。运动员是赫赫有名的拉加特,他们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演绎外国版刘翔与孙海平的师徒情,目标直指北京奥运会金牌。

  结缘

  1996年,李犁是华盛顿州立大学田径队总教练,他从肯尼亚招来一名长跑运动员,新弟子向他推荐,在他的家乡,还有一个名叫拉加特的运动员,很优秀。

  故事的开头就是如此简单,李犁帮拉加特办理了相关手续,拉加特背起行囊,第一次远渡重洋,来投奔这个素不相识的教练。当拉加特夏天抵美时,恰逢李犁出差去了澳大利亚。第一时间,李犁致电负责接待的同事,询问拉加特的情况。同事告诉他:“长胳膊长腿,身材细细长长的,他看起来很快。”李犁这才放心。

  考验

  从澳大利亚回来,李犁是带着满心欢喜去见拉加特的,却怔住了。只见拉加特一瘸一拐走过来。原来,拉加特在肯尼亚的训练很不系统,已经2个月没有跑步了,来到美国后,刚好看到田径队里有位肯尼亚老乡,就兴奋地跟上去一起跑,结果膝盖受伤了。

  就这样,整整一个秋天,拉加特都在养伤,焦虑、急迫。从一开始,李犁便开始扮演类似于慈父的角色,经常同拉加特聊天谈心,劝他放松。

  对于拉加特来说,这里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语言、文化、训练体系……第一年,他适应得并不好。李犁回忆,他的运动成绩原地踏步,在全美大学生锦标赛上仅获得第4名。

  “尽管如此,我从未怀疑过他的运动能力。虽然只跑出3分37秒多的成绩,但在美国大学生里还算是很好的。”与此同时,李犁并没有质疑自己的执教方式。在保证每天上课的基础上,拉加特每天下午3时开始训练2个半小时。“想要取得效果,花一年的时间去适应,并不为过。”

  心气

  都说,是李犁成就了拉加特,他在美国田坛声名大噪。不过,李犁更喜欢在记者面前以一种赞赏的姿态看拉加特。“拉加特是一名天才,作为教练,一生中能碰到这样一位运动员,是我的福气。”当然,他从来都对自己的执教模式充满信心,“这么好的料子在手上,如果教练不会教,也有可能将他毁掉。”

  从华盛顿到明尼苏达,再到亚利桑那,拉加特选择跟随李犁,他的成绩也显著提高。1998年,他提高了3秒多,1999年,提高4秒,2000年,提高2秒多,2001年,又提高2秒……

  记得第一次促膝长谈,李犁问拉加特,以前在肯尼亚怎么练,将来有什么目标。“教练,我想参加下一届奥运会。”“作为肯尼亚人,你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知道。”“你真的知道?这意味着首先你要跻身世界前三名。”“是的,我有信心。”

  已经过去12年了,李犁至今对此津津乐道。“说句老实话,一上来就同运动员谈这些,往往是说得多,做到的不多。但我当时,就被他身上散发出的这种气质所震撼。”

  奥运

  在李犁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块编号2384的号码布,裱在相框里,挂在书橱最显眼的地方。这是拉加特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号码布,他摘得一枚铜牌。赛前,李犁担心拉加特紧张就去同他谈心,“我只能在奥运村和他谈谈,给他一些安慰,打打气,我告诉他,只要不跑砸,奖牌没问题。其实我心里紧张得很,捏着一把汗。”

  展望

  4年一轮回,2004年再战雅典奥运会。当时,拉加特已经在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上问鼎冠军。最后50米,他还领跑,却在最后20米处被奎洛伊反超,两人几乎是肩并肩冲过终点,拉加特最终差了0.12秒。赛后出去吃饭,李犁总觉得胸口有什么堵着似的,他比拉加特本人还难过。当晚,师徒俩达成共识,4年后再来。

  进入2008年,拉加特参加了4站国际田径比赛,每场结束后,第一时间发短信给李犁,消息内容都一样,“教练,我拿了金牌!”师徒俩正以最好的状态,向北京奥运发起冲刺。

  每当拉加特接受采访,他总不忘提及恩师李犁,“没有他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展望北京奥运,李犁说,“如果拉加特能如愿摘得金牌,那就完美了。”一旦拉加特北京奥运会上再夺一枚奖牌,他将成为男子1500米项目首位连续3届奥运奖牌获得者。

  特派记者陶邢莹(本报图森今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