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诸强烽火 > 中国田径队征战北京奥运会 > 田径 > 正文
拉德克里夫档案
项目 田径中长跑/马拉松
生日 1973.12.17
身高1.73米
体重 54公斤
国籍 英国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万米第四名,半程马拉松世锦赛冠军;
2003年4月13日,伦敦马拉松赛冠军,以2小时15分25秒的成绩刷新世界最好成绩;
2005年田径世锦赛女子马拉松冠军,伦敦马拉松赛冠军;
2007年纽约马拉松赛冠军得主;
2002年11月17日,被国际田联评为年度最佳女运动员。
从2000年开始,来自英国的田径中长跑/马拉松选手——— 27岁的拉德克里夫开始崭露头角,这种关注完全是起源于那一年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的那一枚冠军金牌,由此一颗马拉松新星就此诞生。
今年35岁的拉德克里夫曾夺得包括世锦赛在内的多项马拉松赛事冠军,但唯一的遗憾就是,她还没有染指过奥运会的金牌。在今年5月的一次比赛中,拉德克里夫不幸受伤,被诊断为左大腿应力性骨折。但为了弥补自己未夺得奥运金牌的遗憾,拉德克里夫恢复了训练,每天训练强度很大,她的目标就是参加北京奥运会。然而,伤病让她的梦想再一次落空,那一刻,她痛哭失声……但她表示,只要她腿没断,就会一直跑下去……
镜头:惊人
两度刷新世界纪录
拉德克里夫连续摘得半程马拉松世锦赛冠军的头衔,然而却始终未能如愿摘得奥运会的一枚奖牌,2001年悉尼奥运会上,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拉德克里夫在女子万米比赛项目上以第四名的成绩憾别奖牌。
然而,这并未能阻止她在长跑的道路上继续狂奔,很快地,在2002年10月13日举行的芝加哥(听歌)马拉松比赛上,她一举摘得冠军,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比赛上,她以2小时17分18秒的成绩创造了当时世界女子马拉松的最快纪录。
随后的几年里,拉德克里夫多次大幅提高马拉松世界最好成绩和世界纪录,目前仍然保持着2小时15分25秒的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女子马拉松史上最快的三个成绩都在拉德克里夫名下,排名第四的成绩要比其慢3分钟还多。
镜头:退出
雅典奥运无缘奖牌
就在拉德克里夫辉煌的巅峰,雅典奥运会如期而至。从那时开始拉德克里夫开始意识到,对于奥运而言,她总是缺少一份相应的运气。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女子马拉松比赛当日,恰逢雅典当年最热的一日,比赛时的气温一度高达摄氏35度。炎炎酷热中,前36公里一直领先的拉德克里夫莫名其妙地体力不支,随后迅速地被对手反超,最终,她退出比赛。坐在路边看到对手远去的拉德克里夫当时失声痛哭,这是她离奥运会奖牌、甚至金牌最近的一次。
赛后拉德克里夫被送到医疗中心接受治疗,并放弃了三天后举行的女子万米比赛。事后,拉德克里夫公开表示她让所有人失望了,但是“不能把所有责任推到比赛时间和天气”。
长期在赛场上疲于奔波,这让拉德克里夫非常渴望常人的生活,她一时间不想要背负那么多的负担与希望,于是,她决定怀孕生子。
镜头:回归
怀孕生子再度复出
2007年1月17日,拉德克里夫顺利地生产了一个女儿,取名伊斯拉。像所有的母亲一样,拉德克里夫希望她的女儿会成长为一个好姑娘,所以她已经开始培养女儿良好的习惯。伊斯拉有很好的作息,在晚上睡得很香,对每个对她说“你好”的人,她都会报以笑脸。并且,这个女儿似乎天生就懂得体谅母亲,对于陪伴母亲长途飞行参加各项比赛,小家伙儿没有表现出一点的不适应,她甚至从来没有因为时差问题哭闹过。
产后不久,拉德克里夫便回归到她本应归属的轨道之中——长跑。
镜头:磨难
产后长跑路途坎坷
然而,新的烦恼不期而至。2008年4月底,长年坚持每周训练二百多公里的拉德克里夫左腿骨折,医生建议她全面休养,这意味着她将无缘北京奥运会。拉德克里夫不甘放弃。她求助于美国宇航局设计的“失重跑步机”,利用这种机器减轻跑步时对她腿伤的压力,重新恢复马拉松训练,就在伤势好转之际,拉德克里夫又在一次外出时不慎被毒蜘蛛咬伤,直到赛前还在接受治疗;经过四个月磨难,拉德克里夫终于站到了北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的起跑线前。“奥运会是四年才有一次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在一瞬间出错,对我也是一样。如果雅典奥运会是在2002年举行的,我也许能轻而易举地跑完比赛,但我不能这样想。”
镜头:坚持
我会一直跑下去
“我已经拼尽全力了,我是用一条腿来完成比赛的。”赛后,拉德克里夫流下了眼泪。
在“鸟巢”举行的女子马拉松比赛上,拉德克里夫的运气一如既往地差。当日比赛进行到1小时15分时,拉德克里夫的鞋子被后面的选手踩掉,虽然她赶紧跑出大部队提上鞋子,但对于身处体能极限的马拉松选手来说,这种干扰足以“致命”。
果然,当拉德克里夫再度起跑时,她的比赛节奏被彻底打乱。表情痛苦的拉德克里夫一度跑跑停停,眼看对手从她眼前一个个跑过,但她还是坚持完成了比赛,最终位列第二十三名。“马拉松比赛中没有捷径,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因为我对以前我得到的那些成绩还不满意。”拉德克里夫说,“除非我的腿断了,否则我会一直跑下去。”特派首席记者 顾珍妮 记者王琳娜 电自北京